玉山山腳南安部落 保有豐富原生豆類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布農族人習慣在玉山東邊的山腳種豆子。這裡也因此保留了差不多20種的原生豆。

群山環繞,在拉庫拉庫溪畔的沖積平原上,慈心基金會與南安部落的居民,努力了六年,轉作出20公頃的有機稻田,環境脫離了化學農藥的污染,一度消失的物種也回來了。這片田園現在是數量稀少的菊池氏細鯽全台最穩定的棲地。

花蓮縣玉里鎮南安部落居民林泳宏表示:「這條魚是台灣特有種,只有宜蘭、花蓮、台東才有,28年前就已經沒有了。你只要對我們的大地做更多友善的方式對待它的時候,它的回饋速度是非常快的。」

由於透過豆類取得營養的速度快,傳統布農的飲食文化中,豆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安部落居民保有將近20種的原生豆類品系。田中央有一座木造的建築物,這是他們的保種基地。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花東專區研究員詹于諄表示:「我們把它叫做文化工寮。我們希望帶著孩子來跟我們部落的長輩來學習,布農的生活裡面,是怎麼在體現有機這個事情,怎麼體現人跟環境和諧共處的一種智慧。」

南安部落居民林瑞花說:「在一個大自然的教室學習,我覺得這樣子比較快。你如果一直看簿子、去看畫圖或是影片,他們永遠記不起來。」

有別於博物館式的保種,這些種子是活生生的被保存著。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花東專區主任李思民說:「已經超越了我們保種的概念,就是標本的概念,而是一個活的保種。我們當然希望在這個活的、動態的保種前提下,把這件事情一步一步做得更好。」

在生活中保種,以有機耕種來維持環境純淨,一面種植原生豆類、一面傳承布農文化,居民盼望這些珍貴的種子能向下紮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