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屎藤劇團舞出台灣文史
呂尚儒 鄭凱文 鄭凱方 /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雞屎藤」是早期民間肚子痛常用的偏方。台南有個「雞屎藤舞蹈劇場」,就是希望大家看完他們的表演能將所有的不舒服都忘記。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看見台灣民族舞的優雅與生命力。
說起民族舞蹈你想起的是羽扇舞、彩帶舞,還是中國的春晚?台南有個雞屎藤舞蹈劇場,他們致力於創造從台灣這塊土地萌生出來的舞蹈肢體動作。
雞屎藤舞蹈劇場編劇陳慧勻表示:「我們在創作裡面,很想要介紹大家兩種東西。第一種就是台灣文學,另外第二種東西就是台灣的歷史和台灣的文化。」
雞屎藤擅長將台灣文史融入民族舞蹈、台語劇的表演當中。不過要找尋富有台灣感的文化身體,卻是從編劇陳慧勻、導演胡紫雲,到英國讀戲劇博士回國後,開始實踐的。
雞屎藤舞蹈劇場導演胡紫雲說:「回來之後希望這一套訓練可以幫助台灣的舞者或表演者,深入的去了解他們的身體。然後透過這樣子的身體,可以發覺到台灣的文化。」
但是要跳脫傳統民族舞蹈的框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卻也歷經不少挫折。
雞屎藤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許春香回憶:「剛開始的時候很挫折,變成不會編舞。所以我當時很挫折、很挫折,常常和他 (陳慧勻) 吵架,或者是甚至要哭。但是我也從這邊一直成長、一直成長。」
雞屎藤的前身是1991年由團長許春香所成立的華夏青少年舞團,多年後因為編劇與導演帶給他對於台灣文化的反思,2002年改名雞屎藤舞蹈劇場,讓這富有生命力的舞團繼續往台灣民族舞蹈的土壤中紮根。
說起民族舞蹈你想起的是羽扇舞、彩帶舞,還是中國的春晚?台南有個雞屎藤舞蹈劇場,他們致力於創造從台灣這塊土地萌生出來的舞蹈肢體動作。
雞屎藤舞蹈劇場編劇陳慧勻表示:「我們在創作裡面,很想要介紹大家兩種東西。第一種就是台灣文學,另外第二種東西就是台灣的歷史和台灣的文化。」
雞屎藤擅長將台灣文史融入民族舞蹈、台語劇的表演當中。不過要找尋富有台灣感的文化身體,卻是從編劇陳慧勻、導演胡紫雲,到英國讀戲劇博士回國後,開始實踐的。
雞屎藤舞蹈劇場導演胡紫雲說:「回來之後希望這一套訓練可以幫助台灣的舞者或表演者,深入的去了解他們的身體。然後透過這樣子的身體,可以發覺到台灣的文化。」
但是要跳脫傳統民族舞蹈的框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卻也歷經不少挫折。
雞屎藤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許春香回憶:「剛開始的時候很挫折,變成不會編舞。所以我當時很挫折、很挫折,常常和他 (陳慧勻) 吵架,或者是甚至要哭。但是我也從這邊一直成長、一直成長。」
雞屎藤的前身是1991年由團長許春香所成立的華夏青少年舞團,多年後因為編劇與導演帶給他對於台灣文化的反思,2002年改名雞屎藤舞蹈劇場,讓這富有生命力的舞團繼續往台灣民族舞蹈的土壤中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