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海洋法政人才 海委會、興大簽備忘錄

台灣四周圍環海,不過中部一直欠缺培養海洋人才的單位,現在海委會要跟中興大學合作,也簽了備忘錄,要培養海洋法的人才,解決漁業衝突跟海域的爭議。

海巡人員海上執勤,不論是越界捕漁,或者非法駁油、抽砂等行為,海上要面對的不只是波淘洶湧的海浪,還有執法的界限與前期的證據掌握。為了讓相關人員更專業有效解決及發現問題,海委會與中興大學簽署備忘錄,培育專業海洋法政人才。

海委會主委李仲威說:「在漁業的這個配額上面,我們也可以去爭取很多的海洋爭議,都必須要去依照海洋法的規定,有談判的人才來去爭取。」

這對第一線執行勤務的海巡人員來說,透過相關的專業研習,在實際涉外事務時,更有信心。

海巡署中部分署副分署長劉峻雄表示:「抽砂船在我們台灣海域作業,大陸漁船越界捕魚,這裡面所涉及到,可能就司法互助的問題,包含了國與國之間相互的協調與談判的部份。」

海委會在北部與台大、南部與中山大也簽訂相關國際海洋法政暨談判人才培育計劃的備忘錄,但興大本身沒有海洋相關科系,因此主要是在法政學院進行專業人才的培育。

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表示:「國政所等等的老師來支持這個計劃(海洋法政)的人才培育工作。」

海委會表示,從南海爭議、釣魚台議題等國際事務,到漁業及經濟海域衝突,甚至是中部積極發展的風電,都需要海洋相關的法政專業人材,目前針對業務需求開設專班,解決公私部門海洋專業人才不足的難題。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