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者文化平權 口述影像亟待推廣
朱鳳治 吳其昌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口述影像, 是一種透過口語或是文字的敘述,把視障者沒有辦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言辭符號表達出來,對視障者而言,不但能夠讓他們更認識這個世界,還能建構空間的概念。
所有明眼人看得到的影像,全部都用旁白描述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對先天性失明的楊聖弘來說,就是建構這個世界的方式。
楊聖弘說,生活當中有80%都是影像的資訊。如果沒有口述影像的幫忙,跟明眼人溝通就會少了很多影像的語言。
楊聖弘表示,「拍照的人就說我們現在來比個啾咪吧。啾咪怎麼比?這完全是影像的資訊。還好有人告訴我,啾咪就這樣阿,然後我就學會了。這就是一個影像之間的落差,對我來說,我沒有學習沒有經驗,就不知道那是什麼。」
所有明眼人看得到的影像,全部都用旁白描述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對先天性失明的楊聖弘來說,就是建構這個世界的方式。
楊聖弘說,生活當中有80%都是影像的資訊。如果沒有口述影像的幫忙,跟明眼人溝通就會少了很多影像的語言。
楊聖弘表示,「拍照的人就說我們現在來比個啾咪吧。啾咪怎麼比?這完全是影像的資訊。還好有人告訴我,啾咪就這樣阿,然後我就學會了。這就是一個影像之間的落差,對我來說,我沒有學習沒有經驗,就不知道那是什麼。」
從電視、電影、戲劇演出、畫作或是博物館展覽、以及歌舞表演,都能夠應用到口述影像當中,但如何說到視障者明白,也需要專業。
楊聖弘表示,「有一個人伸出他的手,然後手掌向上感覺到雨絲打在他的手上,這是可以想像的。因為我們有經驗,是雨絲打在身上的感覺。但是如果告訴我說在我的頭頂上有一道彩虹,但我摸不到彩虹。」
2002年美國要求主要衛星電視網至少提供200小時口述影像節目,而國內則是從去年開始要求,四家無線商業台共同製播,一年播出時數應達50小時,今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編列287萬的預算,補助商業電視台,在製播的節目中加入口述影像,不過全年截至目前,只有3家電視台申請,大多業者認為做一集等於賠一集,也讓NCC決定,要提高補助金額。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電臺與內容事務處處長黃金益表示,「視障這邊,我們的以人口比例來看,他確實是比較低。如果以商業模式來推動這樣口述影像的拍攝,事實上是有困難的。」
109年度NCC將補助金額加碼到300萬元,不過這對視障朋友來說,離文化平權仍然有一大段距離要走。尤其一般大眾對於口述影像的不理解,也讓推廣大大增加了困難度。
楊聖弘表示,「有一個人伸出他的手,然後手掌向上感覺到雨絲打在他的手上,這是可以想像的。因為我們有經驗,是雨絲打在身上的感覺。但是如果告訴我說在我的頭頂上有一道彩虹,但我摸不到彩虹。」
2002年美國要求主要衛星電視網至少提供200小時口述影像節目,而國內則是從去年開始要求,四家無線商業台共同製播,一年播出時數應達50小時,今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編列287萬的預算,補助商業電視台,在製播的節目中加入口述影像,不過全年截至目前,只有3家電視台申請,大多業者認為做一集等於賠一集,也讓NCC決定,要提高補助金額。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電臺與內容事務處處長黃金益表示,「視障這邊,我們的以人口比例來看,他確實是比較低。如果以商業模式來推動這樣口述影像的拍攝,事實上是有困難的。」
109年度NCC將補助金額加碼到300萬元,不過這對視障朋友來說,離文化平權仍然有一大段距離要走。尤其一般大眾對於口述影像的不理解,也讓推廣大大增加了困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