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每一个人的收入,攏著愛先將稅金,閣有厝宅的租金抑是貸款,抑佮必要的保險金扣起來,才通算是「有法度支配的所得」。這馬行政院調查講,舊年大學卒業的人民,平均扯「可支配的所得」,一年冬是61萬外,煞比較專科卒業的人較低。毋過,35歲以下的少年家,平均扯的所得調查出來,一年冬是有比較一年冬較懸,可見少年人趁少,這款情形已經有咧踏擋。 受少子化及廣設大學影響,高中畢業生如今幾乎人人可上大學,進而導致大學文憑也愈來愈不值錢,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18年大學學歷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61.51萬元,低於專科學歷的63.75萬元,已連續六年低於專科。 ==大學生== 竹科或南科他們的技術員 他們也都是請大學 可是他們都是請三級大學 那個也叫大學生 那個就是2萬5 2萬6起跳 就跟比方說 一級台清交成大平均下來 平均數就直接拉下來 ==大學生== 當你有一個專業 有一個方向的時候 你出去工作的時候 你在你專業的部分有所精進 那當然你的所得一定會比較高 主計總處調查也發現,青年所得收入持續增加,2018年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65.58萬元,續創歷年新高;各年齡層中,包括未滿30歲、30至34歲及45至54歲,所得收入均創歷年新高,35到39歲所得收入則為十一年新高,顯示過去青年所得大倒退情況已有明顯改善。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 辛炳隆== (主計總處)所發佈的調查 他並沒有去按照你做這份工作 你的薪水是多少 而是你過去這一年裡面 你不管從事幾份工作 你所賺到的勞動所得是多少 所以這種情況底下 如果年輕人為了增加 自己的所得去打工 這也會讓他的所得提高 學者認為,從最近幾年青年低薪所反映出來,並不是所有青年都處於低薪,有些年輕人選擇比較有技術性、學習性的,不但一開始起薪就比別人高,未來薪資成長也會比別人高,但相對的如果在學時,科系輕鬆,未來學習機會少,當然比較難有高薪的機會,建議還是要培養多方面專長,提升自我價值,薪資才有增加的可能性。 記者吳雅瑜 王德心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