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新竹馬偕合作 建置3D列印輔護具
張君豪 / 新竹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隨著科技發達,3D列印技術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在醫療輔具方面也有顯著進展,工研院與新竹馬偕醫院復健科合作,建置「3D列印設計服務平台」,最快只要1天時間就能取得個人專屬的輔護具。
把手輕輕的放進掃瞄機內,不用5秒鐘的時間,就完成病患手部的3D掃描,復健科醫師指出,過去一般輔具多少會有落差,對於病患來說配戴上造成不適,有了這套設備可望讓患者的復健過程更舒適。新竹馬偕復健科主任陳建鵬說:「因為人工量測多少會有一些誤差,那現在用3D掃描的方式,那它可以達到一個很精確的量測,那數據上誤差值會減到最低,於舒適度上,戴起來當然它的合適度會比較好。」
實際來到負責3D列印的工研院,看到機器正在不停的來回印製當中,工程師表示過去從掃瞄至列印大約需要14天的時間,現在最快1天就能完成。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李暐表示:「這個機台列印通常是需要半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它的特性是說,它可以大量的量產,它可以一下子好幾個護具一起下去列印,那我們大概在隔天就可以拿到列印的護具。」
未來病患只要經過醫師診斷後,就能立刻轉由復健科協助病患掃描,資料再經由雲端傳送平台,以最快的效率,製作客製化的輔具,除了能降低費用外更提升不少製作效率。
把手輕輕的放進掃瞄機內,不用5秒鐘的時間,就完成病患手部的3D掃描,復健科醫師指出,過去一般輔具多少會有落差,對於病患來說配戴上造成不適,有了這套設備可望讓患者的復健過程更舒適。新竹馬偕復健科主任陳建鵬說:「因為人工量測多少會有一些誤差,那現在用3D掃描的方式,那它可以達到一個很精確的量測,那數據上誤差值會減到最低,於舒適度上,戴起來當然它的合適度會比較好。」
實際來到負責3D列印的工研院,看到機器正在不停的來回印製當中,工程師表示過去從掃瞄至列印大約需要14天的時間,現在最快1天就能完成。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李暐表示:「這個機台列印通常是需要半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它的特性是說,它可以大量的量產,它可以一下子好幾個護具一起下去列印,那我們大概在隔天就可以拿到列印的護具。」
未來病患只要經過醫師診斷後,就能立刻轉由復健科協助病患掃描,資料再經由雲端傳送平台,以最快的效率,製作客製化的輔具,除了能降低費用外更提升不少製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