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內家庭平均儲蓄22.49萬 十年來次高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的家庭收支調查,2018年國內的家庭,平均每戶存款22萬4千9百元,和2017年比多1萬7千多塊,年增率8.53%,創下10年來第二高。不過學者認為,存多存少跟景氣好壞也有關係。景氣差的時候,有人寧願把錢存起來,對國內消費市場反而不好。

假日一早,傳統菜市場擠滿人,採購日常搶便宜,多數民眾認為所得有限,但生活開銷大,入不敷出。一位民眾說,「現在比較無法儲蓄,退休了已沒工作怎麼儲蓄?現在吃老本吃那些退休(金)。」另一位民眾也說,「(月薪)30K對對,可能賺得就沒那多啦,所以也比較難存啦。」

不過,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最新「家庭收支」調查發現,2018年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有103.6萬,每戶平均消費支出有81.14萬,平均每戶儲蓄金額22.49萬, 和2017年同期相比,年增率8.53%,創10年次高紀錄。不過,去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所得總額34.49萬元,平均消費支出卻高達36.32萬,全台有172萬戶低所得家庭,已連12年「負儲蓄」。

台大經濟系教授黃達業指出,「這就對於一些收入大於支出的中產階級,或有錢的家庭來講,儲蓄率會增加,那景氣變差收入更少,他儲蓄率負的儲蓄率就愈高。」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也表示,「我也不認為說就說大家要儲蓄就一定不好,而是我們應該給大家有一個好的投資環境,不一定是消費啦,還有一部分是說,他們願不願意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做投資,那這個也是我們要去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去引導(投資)。」國發會表示,各部會研擬,透過補助、降稅手段刺激消費提振內需。而學者表示,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恐衝擊全球經濟,大環境不佳,出口表現連帶受影響,如果國內投資不振,經濟成長率下滑,家庭儲蓄恐怕還會繼續創新高。

1567315700p.jpg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