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是一位20多歲北部從事漁業,長期生活在船上的男性外籍移工,8月3號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兩度就醫確診後住院治療。
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說:「就醫之後因為出現肝腎功能的變化,在檢驗確診之後,衛生單位到他工作的漁船上面有發現到一隻老鼠,經過檢驗這隻老鼠也有感染這個漢他病毒。」
所謂的漢他病毒出血熱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透過帶有漢他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像是老鼠等傳染給人類,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汙染的空氣微粒、汙染物,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潛伏期從數天到2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伴隨臉潮紅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有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漢他(病毒)它是透過鼠類的分泌物的吸入或是咬所導致,過去大部份大概一年0到2例之間都是散發。」
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從2009年到目前共計有12例確定病例,都是本土病例,其中又以男性感染者為多有10例,年齡層則以50歲以上為主佔了7例。疾管署呼籲,預防感染漢他病毒的方法就是落實不要讓老鼠進到室內來,要是室內發現鼠類排泄物,應配戴口罩手套及打開門窗,並在汙染環境處灑上稀釋漂白水,停留30分鐘後再進行清理。

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從2009年到目前共計有12例確定病例,都是本土病例,其中又以男性感染者為多有10例,年齡層則以50歲以上為主佔了7例。疾管署呼籲,預防感染漢他病毒的方法就是落實不要讓老鼠進到室內來,要是室內發現鼠類排泄物,應配戴口罩手套及打開門窗,並在汙染環境處灑上稀釋漂白水,停留30分鐘後再進行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