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的橋墩、橋型配合山壁蜿蜒,全長695公尺的明霸克露橋,是台20線南橫公路復建工程指標之一,以布農族語「希望之橋」命名,要擺脫每逢颱風汛期間,勤和到復興之間部落,淪為孤島的命運。
公路總局甲仙工務段長陳正偉說:「這個高山的陵線後面有一條農路,要走那條農路一直到復興這個地方,這條便道這樣走 一路走農路,如果開農路大概要開一個小時,如果走我們這個平面道路過去大概五分鐘。」
通過明霸克露橋,一路前進梅山口,目前南橫高雄端管制點,莫拉克風災至今已封閉十年,繼續前行,公路單位克服山勢險峻,修建明隧道,力拚最快年底預約放行到天池。
公路總局甲仙工務段長陳正偉說:「不要遇到比較大的颱風、豪雨,也不要遇到前面道路的阻斷,那我們今年在年底通車才有希望。」
十年來上百億鉅資重建南橫,全線再貫通,兩端居民殷切期盼。高雄市桃源區長謝英雄說:「我們桃源區過去南橫公路還在通的時候,我們都跟東部花蓮通婚,因為同是族群,南橫中斷以後會繞到很遠,真的到花蓮都要花上七八個小時。」
南橫公路台東段飯店業者張紅雲表示:「像這個暑假訂房的客人傍晚這個時間就一直(進來),路過的客人沒有訂的也一直進來問有沒有房,有房就很高興住進來。現在大部分都靠遊覽車。」
只是眼前仍有四個瓶頸點,包括天池、武雄橋、向陽大崩壁和埡口雪峰橋,施工環境更加惡劣,廠商不投標、工人不上山,復原進度緩慢。
南橫修復工程前包商許桐榮說:「你們如果上去到現地去看到那個情形,有時候甚至你們不敢靠近,你看他們都非常危險、冒險,有時候和生命在搏鬥。」
南橫修復工程施工人員何明義也說:「冷還沒有關係,如果再下雨的話,冷加那個雨,真的是很像在北極那種感覺。」
廿多年來,紀錄片工作者洪春景,以影像留下南橫的美麗與滄桑,也帶給大家無限省思。他說:「以我的所謂、我們的感情來講,我也希望它開通,但是因為事實上現在的南橫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再加上所謂極端氣候、全球暖化的影響,它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大而已,能不能通真的要看老天爺的意思,人力還是有限,人力只能做看到的,知道的去把它維護好,其他的部分真的也只能交給老天爺。」
開通近47年的南橫公路,曾被譽為最美公路,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後,又因幾次豪雨災情加重傷害,復建之路沒走完,南橫之美能否再親近?誰能給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