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東莒燈塔藝術家 王煜松藍晒圖創作
朱鳳治 吳其昌 / 馬祖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從事燈塔守護人的工作,每天和燈塔相伴,感覺似乎有點孤單又浪漫,不過,實際生活真的是這樣嗎?交通部航港局就公開徵選藝術家,到東莒燈塔來體驗在地生活,看看坐擁無敵海景,能不能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第一位進駐這裡的是新生代的年輕藝術家王煜松。
一台相機、一支筆,望著大海就能度過一天,八年級藝術家王煜松,到了東莒島上,瑣碎事物都變成創作靈感,甚至連光線也成了他的作品。
王煜松解釋:「我現在在顯影,就是我要把它上面原本的化學原料沖洗掉,就是你可以看到上面有浮一層黃黃的,就是他化學原料漂上來。」
藍晒圖需要很強的日照,才能讓圖畫完整浮現,而夏季的東莒島剛好就提供豐富的資源,除了在燈塔辦創作展,王煜松也走進島上的學校和學生一起動手做。王煜松表示:「它是最傳統的設計圖的形式,它是最早期的複製技術,它可以畫一張,譬如像畫一張母片之後它可以複製好幾張,複製的品然後因為它的保存容易,所以早期在製造船隻或建築的時候,它都一定是用藍晒圖的方式去做。」
曾經以「花蓮白燈塔」贏得台北美術獎首獎的王煜松,這次實際體驗燈塔管理員的生活,一個月來雖然住得克難,但心情和創作靈感,卻時刻都很飽滿。
一台相機、一支筆,望著大海就能度過一天,八年級藝術家王煜松,到了東莒島上,瑣碎事物都變成創作靈感,甚至連光線也成了他的作品。
東莒島燈塔進駐藝術家王煜松說:「它每一小時的光影的形狀會長得不一樣,譬如像早上的話它的角度就會比較銳利,因為我們的影子,太陽比較斜影子會比較長、會比較尖。」
拿著自己在島上的創作,露出靦腆笑容,身為第一位交通部航港局選出來進駐燈塔的藝術家,王煜松選擇用藍晒圖創作;把曝曬過的紙張,拿到水裡沖洗,島上他最喜歡的東洋山就漸漸浮現。
拿著自己在島上的創作,露出靦腆笑容,身為第一位交通部航港局選出來進駐燈塔的藝術家,王煜松選擇用藍晒圖創作;把曝曬過的紙張,拿到水裡沖洗,島上他最喜歡的東洋山就漸漸浮現。
王煜松解釋:「我現在在顯影,就是我要把它上面原本的化學原料沖洗掉,就是你可以看到上面有浮一層黃黃的,就是他化學原料漂上來。」
藍晒圖需要很強的日照,才能讓圖畫完整浮現,而夏季的東莒島剛好就提供豐富的資源,除了在燈塔辦創作展,王煜松也走進島上的學校和學生一起動手做。王煜松表示:「它是最傳統的設計圖的形式,它是最早期的複製技術,它可以畫一張,譬如像畫一張母片之後它可以複製好幾張,複製的品然後因為它的保存容易,所以早期在製造船隻或建築的時候,它都一定是用藍晒圖的方式去做。」
曾經以「花蓮白燈塔」贏得台北美術獎首獎的王煜松,這次實際體驗燈塔管理員的生活,一個月來雖然住得克難,但心情和創作靈感,卻時刻都很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