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銜轉生華語能力不足 學習受影響
黃素娥 張秉豐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台灣有一群隨父母、從國外轉回來讀書的中小學生,他們的父母有的是新住民、有的是來台灣找工作的跨國技術性人員。這些小孩因為華語文能力不足,上課聽講較吃力,在學校活動時也比較安靜,需要多一些關心。
為了提升跨國銜轉學生的華語能力,今年暑假台北教育大學特別開辦夏令營,針對相關的國中小學生密集輔導,參與課程的學生有來自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美國等8位同學。課程設計多元,除了華語課,下午還有體能課。希望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幫助這些來台不到一年,課堂上常常因為語言而一知半解的學生,提升華語文程度,早點融入班級生活。
越南新二代學生說:「在越南畢竟是我們的母語,所以比較簡單,轉到台灣之後難度增100%。」馬來西亞學生也表示:「有時候覺得無聊,因為我聽不懂。」
近年來新二代的教育問題逐漸被重視,但部分隨著家長、從東南亞或其他國家回台就學的新住民小孩、與國內課程無法銜接的問題,卻很少被討論。根據國教署107學年的統計,全台共有832名這類學生,這些孩子由於在國外成長,導致華語文能力不足,有些甚至入學時一句中文都不會。不僅上課聽不懂,也無法與老師或同學生溝通,導致學習與適應上都困難重重。
新北市淡水區竹圍國小老師黃湘玲說:「跨國銜轉生在台灣他們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他們基本上都是一個個的個體,進入我們的本地學校,他可能就是沒有同伴的感覺,我覺得情緒上是一個很主要影響他們學中文的原因。」
雖然部分學校有針對這類學生開設專班,或進行個別輔導,但由於相關師資欠缺,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求助無門。隨著來台的跨國技術性人才,以及歸台的新二代孩子逐漸增加,這類的跨國銜轉生,確實需要一套完善的教育支持系統。目前國教署與高師大華語文研究所正在努力,他們也呼籲相關的新住民家長,可以透過學校主動了解有哪些資源,協助孩子盡快與國內的教育來接軌。
為了提升跨國銜轉學生的華語能力,今年暑假台北教育大學特別開辦夏令營,針對相關的國中小學生密集輔導,參與課程的學生有來自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美國等8位同學。課程設計多元,除了華語課,下午還有體能課。希望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幫助這些來台不到一年,課堂上常常因為語言而一知半解的學生,提升華語文程度,早點融入班級生活。
越南新二代學生說:「在越南畢竟是我們的母語,所以比較簡單,轉到台灣之後難度增100%。」馬來西亞學生也表示:「有時候覺得無聊,因為我聽不懂。」
近年來新二代的教育問題逐漸被重視,但部分隨著家長、從東南亞或其他國家回台就學的新住民小孩、與國內課程無法銜接的問題,卻很少被討論。根據國教署107學年的統計,全台共有832名這類學生,這些孩子由於在國外成長,導致華語文能力不足,有些甚至入學時一句中文都不會。不僅上課聽不懂,也無法與老師或同學生溝通,導致學習與適應上都困難重重。
新北市淡水區竹圍國小老師黃湘玲說:「跨國銜轉生在台灣他們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他們基本上都是一個個的個體,進入我們的本地學校,他可能就是沒有同伴的感覺,我覺得情緒上是一個很主要影響他們學中文的原因。」
雖然部分學校有針對這類學生開設專班,或進行個別輔導,但由於相關師資欠缺,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求助無門。隨著來台的跨國技術性人才,以及歸台的新二代孩子逐漸增加,這類的跨國銜轉生,確實需要一套完善的教育支持系統。目前國教署與高師大華語文研究所正在努力,他們也呼籲相關的新住民家長,可以透過學校主動了解有哪些資源,協助孩子盡快與國內的教育來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