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份至9月份是颱風好發的季節,但現在氣象預報遇上全球暖化,難度愈來愈高,2017年7月日本南部遭暴雨侵襲,降雨量就比預報多了五倍,造成嚴重災情。紀錄片《與颱風鬥智》,探討日本及美國如何運用新科技來測量颱風。 瞬間陣風及強降雨,吹垮了民宅令民眾流離失所。近年來由於全球的極端氣候變化,颱風預報失準的機率越來越高。專家研判因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加速蒸發水蒸氣,讓颱風增強,以至於難以精確測量水蒸氣的量。 琉球大學助理教授伊藤康介解釋:「颱風強度的預報誤差逐年增大,很明顯愈來愈難做出正確的預報,這不是氣象預報的技術變差,而是因為全球環境變遷現有的預報系統很可能已經跟不上。」 為了校正觀測數據,日本及美國結合最新的科技來測量海面變化,像是用飛機投落送觀測以及氣象衛星,投落送裝置由飛機飛入颱風上空,約在一萬三千公尺高度投下,分析颱風結構中,不同高度中的濕度、氣壓風速等數據,而衛星可以藉由無線電波的大小,分析近海面風的強度。 名古屋大學教授坪木和久說:「我們能收集到很精確的溫度、濕度、氣壓、風向和風速等數據,用這個系統可以取得很有用的颱風資料。」 密西根大學教授克里斯多佛魯夫表示:「CYGNSS的創新在於排除妨礙我們改進強度預報技術的限制,我們預計會有重大的影響,因為現在能進行以前做不到的測量。」 結合人工智慧及更精準的儀器測量,雖然可以更明確的推估雨量大小,但事前的防範及撤離,才能使受害人數降到最低,必須依賴智慧及經驗,來面對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