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持續 美企連署籲勿加關稅

(圖/美聯社)

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但是最近有超過六百家美國企業和協會、連署請求美國川普政府、不要另外再對中國價值3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他們指出,實際負擔關稅的是美國企業、不是中國,而且這些額外的費用,往往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對大家都不利。

煙硝四起的中美貿易戰今年五月再度升溫,雙方談判破局之後,美國對中國祭出懲罰性關稅,總值20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從原本百分之10的關稅,提高到百分之25。不只是這樣,美國總統川普還威脅,其餘從中國進口的3000億美元產品,也將列人新一波調高關稅的清單。

而從本週一開始一連七天,美國貿易代表署將針對這項新的關稅措施,展開為期七天的聽證會,諮詢各方意見。但上個星期四,就有超過六百家美國企業和貿易組織連署,呼籲政府不要再對中方施加關稅,因為這對兩國都沒有好處,只會造成雙輸局面。

美國商會副執行長布拉德利表示,「我們要的不是更多關稅和貿易戰升級,中美雙方都應該回到談判桌上,他們必須重回大概兩個月前完成協議內容。如果這件事可以達成的話,那麼對短期和長期經濟成長都會有所助益,特別是對於美國。」

包括沃爾瑪和Costco等大型零售商以及Nike和New Balance等運動鞋品牌,都在這份連署名單上。他們在聯合聲明的信函中表示,負擔關稅的是美國企業,而非中國。貿然對中國提高關稅,不只無法有效解決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還會導致美國GDP減少百分之1,失去200多萬個工作機會。而對美國消費者來說,一般的四口之家,平均開銷會因此增加2000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羅斯表示,「這些都是被經濟學者稱之為中間產品的物品,會再投入生產線,但是總有人必須要為此埋單,而到最後就是由消費者掏錢。」

專家分析,雖然增加關稅對於中國經濟會造成一定衝擊,但由於中國的經濟成長速度比美國快上一倍多,預期不至於帶來毀滅性的結果。反而在此之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可能先受其害。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