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紀錄片 揭露1980年代校園監視檔案

公視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促轉會發布一部紀錄片《不是自己寫的日記》,找來80年代在校園中被監控的當事人,閱讀自己的監控檔案,促轉會表示,這是政府首度對當事人揭露當年遭監控的事實,要透過調查和研究,逐步還原歷史真相。

從一本本檔案中可以清楚看見自己曾在幾年幾月幾點和誰碰過面,就連母親寄來的信件、居家的平面圖都被詳細的紀錄著,這不是自己寫的日記,而是1980年代校園監視檔案,由當時的告密者與情治機關所留下。

1980年代校園被監控者謝穎青表示,「我們的輔導長,或者是政戰官,他清楚的記錄我在什麼時候,說過了些什麼話。」1980年代校園被監控者楊碧川也說,「他在電話裡拿起來的時候,就聽到錄音機的聲音,他已經告訴你,我在錄音了。」

事實上從50年代起,政府就以各種形式,對各大專院校師生進行綿密監控,到了80年代,情治機關為了強化對校園師生與社團的掌握,更成立了「安苑專案」,影片中的3名主角,當年都曾因接觸大學異議性社團而被監控,透過舊檔案的閱覽,也讓他們首度知道,當時監控的線民是誰。

謝穎青說,「自己的學弟妹才剛進台大,就莫名其妙的被吸收,被變成是調查局的通訊員。」1980年代校園被監控者林國明也回憶,「常會發現我們的很多活動,就是先被預知了。」

促轉會表示,根據目前的研究,威權時期的監控者不只來自國民黨、情治或公務機關,包括鄰居、親人、同事甚至戀人,都可能是當局的眼線,當時全國大專校園內,共超過5000名的監控者。

促轉會主委楊翠表示,「這當中我們也發現說,因為線民可能有些記載資訊不一定是正確的,有可能也許是誇大哪一個類型資訊,有可能是虛實交織的,這個東西都需要經過一個研究過程,檔案才會發揮它最大的功效。」

促轉會將以兩支不同的影片,揭露這段過往歷史,呈現在威權體制下,被監控者與加害者的想法與故事,要透過調查與研究,逐步還原歷史真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