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神奈川隨機殺人案非首例 掀保護學童討論

陳詩童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1559132015s.jpg
(圖/美聯社)
 
日本神奈川的隨機殺人案,造成2人死亡、17人輕重傷的慘劇,儘管嫌犯已經自殘身亡,但因為9年前在茨城縣也發生過相同案例,讓學生上下課的安全防範,再度成為大眾議題。

將鮮花放在地上,再雙手合十默哀,事發現場聚集不少人潮,前來追悼犧牲者。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的隨機殺人案,造成2人死亡、17人輕重傷的慘劇。其中一名死者是11歲的女學生,平時非常活潑、有禮貌,讓校長印象深刻。

明愛小學校長內藤貞子表示,「當我對她說『早安』時,她是會揚起大大的笑容回應『早安』的孩子,我真不敢相信(會發生這種事)。」

另一名死者小山智史,是學生家長,同時也在外務省任職,是罕見精通緬甸語的翻譯官,因此曾在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到訪日本時,成為隨身翻譯之一。

儘管嫌犯已經自殘身亡,警方依舊循線追查,發現嫌犯從小就個性暴躁,國中時常因此受到輔導。由於嫌犯家中不在案發現場附近,因此懷疑他預謀犯案,事先搭電車抵達犯案現場。

日本針對學生的隨機殺人案,2010年在茨城縣的取手車站,也曾經發生過,當時造成8位國中、高中生受傷。加上2018年,13歲以下學童,在上下課途中遭到襲擊的案件,就高達573件,讓大眾再次掀起如何保護學童的議題。

日本立正大學教授小宮信夫指出,「認為被抓也無所謂的犯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犯案,也會企圖在人多的地方犯案,在這一點就很難避免,防範、預測,都很困難。」

專家建議,應用能辨識人臉、人類情緒的AI監視器,才能夠在第一時間讓警方監控特定對象。目前除了各級學校加強防備巡邏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下令要求徹查,並讓員警加強學童聚集場所的安檢措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