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推智慧農業 科技操控溫室、雞舍、菇舍

面臨少子化時代,農業人口正逐漸減少,糧食生產供應的需求,可能需要靠科技取代部分人力。台東專科學校今年爭取到前瞻計畫,以物聯網概念結合智慧科技,建置智能溫室、智能雞舍和智能菇舍三個智慧型農業教室和教學,讓學生學習用科技永續經營農業。

台東專科學校的智能菇舍,就蓋在教室裡,學生不再需要到農場學習菇菌的培養和種植。學生拿著手機就能控制菇舍裡靈芝成長需要的燈光,而溫濕度的控制,也是運用智慧型感應元件或是監控系統操控,並且能收集生長數據進行改良分析,比傳統人工方式種的品質還要好。

台東專科學校學生 胡碩炫就說,「傳統菇寮必須要用人噴(水),然後機器噴的,也是傳統那種打的,不一定能全部都噴到,或者是控制它的時間。」

台東專科學校教師 吳榮彬說明,「這些環控什麼的,其實大家都可以做,那它只是一個初階入門,對,非常重要的是這些數據的東西。」

另一個智能雞舍,是把傳統養蛋雞的經驗變成控制數據,裝在感應元件裡,溫度升高時,會自動啟動水簾幕和風扇降溫,連餵雞也靠機器。種蔬菜也可以不費人力,讓感應器控制澆水施肥,減少人力卻可以提高生產品質。

台東專科學校今年爭取到第一期960多萬元的前瞻計畫經費,打造三個智慧農業教室,讓學生運用科技,取代逐漸減少的農村人力,繼續經營農業。

台東專科學校高職部主任 李慶憲表示,「我們把這些資訊,拿來做一些整合分析之後,學生就懂得去把這些資訊,拿來應用在實際的農業工作上面。」

這樣的智慧農業教室是東部地區的首創,台東專科學校未來還要建置智能巡田搖控飛機、智能採收手臂等教學代替人工,讓學生不用擔心未來經營農業沒前途。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