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世界地球日從源頭減塑、推動環保
賴淑敏 蔣龍祥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環保署推出「不塑商圈」、「不塑消費」等四大主題,並邀請縣市政府及民間企業參與合作,例如台北市寧夏夜市就全面改用環保餐具。
用舞台劇方式,宣導民眾從生活中減少塑膠製品使用,事實上近年來已有不少店家自發性減塑,例如台北市寧夏夜市商圈,總共180個攤商,幾乎已全面改用環保餐具,圾圾清運費也從十年前的一年30萬,減為一年15萬。
台北市寧夏夜市觀光協會理事長 林定國說:「請我們的攤商將所有的美耐皿餐具淘汰掉,所以你現在在寧夏夜市坐下來,你用到的餐具就是白鐵、瓷器跟玻璃啦。」
不只有「不塑商圈」,還有「不塑飲食」,小琉球島上19間飲料店,串聯發起「琉行杯」活動,以重複使用的環保杯,取代一次性塑膠杯,還能A點租、B點還,上路兩個月來,每逢假日平均有兩百人租用。
海湧工作室副執行長 郭芙表示,「一直在關注生態觀光跟環境的衝突,所以我們就一直在島上推動淨灘,跟源頭減量的概念。」
環保署廢管處長 賴瑩瑩說:「包括他們在經營型態上面,有無包裝的商店或者是自動沖洗機,這些都可以在點點滴滴能夠去減少我們的塑膠垃圾產生。」
而根據環保署統計,91年管制塑膠袋前使用量、每年約200億個,經兩次限塑政策後,減少48億個,目前每年塑膠袋使用量、約150億個。
用舞台劇方式,宣導民眾從生活中減少塑膠製品使用,事實上近年來已有不少店家自發性減塑,例如台北市寧夏夜市商圈,總共180個攤商,幾乎已全面改用環保餐具,圾圾清運費也從十年前的一年30萬,減為一年15萬。
台北市寧夏夜市觀光協會理事長 林定國說:「請我們的攤商將所有的美耐皿餐具淘汰掉,所以你現在在寧夏夜市坐下來,你用到的餐具就是白鐵、瓷器跟玻璃啦。」
不只有「不塑商圈」,還有「不塑飲食」,小琉球島上19間飲料店,串聯發起「琉行杯」活動,以重複使用的環保杯,取代一次性塑膠杯,還能A點租、B點還,上路兩個月來,每逢假日平均有兩百人租用。
海湧工作室副執行長 郭芙表示,「一直在關注生態觀光跟環境的衝突,所以我們就一直在島上推動淨灘,跟源頭減量的概念。」
環保署廢管處長 賴瑩瑩說:「包括他們在經營型態上面,有無包裝的商店或者是自動沖洗機,這些都可以在點點滴滴能夠去減少我們的塑膠垃圾產生。」
而根據環保署統計,91年管制塑膠袋前使用量、每年約200億個,經兩次限塑政策後,減少48億個,目前每年塑膠袋使用量、約150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