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逾9千人等待器捐 以腎臟最缺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現今醫學發達,但仍有一些疾病需透過器官捐贈才得以延續。根據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全台有超過9,700人等待器官捐贈,其中最缺的器官是腎臟,共有7,500人等待移植。現在一群年輕人發起一個月完成1,000份器捐同意書的簽署活動,希望未來能讓更多病人受惠。
今年33歲的吳姄宣10年前一次體檢中被醫生宣判腎衰竭,開始六年洗腎人生,幸運地在29歲進行腎臟移植手術,重生後,現在自己也簽下器捐同意書。器官受贈者吳姄宣表示,「因為你需要,所以你更要先付出。」
這位鄭女士20多年前得知丈夫車禍腦死時希望為他留下些什麼,後來決定捐出丈夫眼角膜、腎臟,最後挽救了4名病患與他們的家庭。器捐家屬鄭麗容說,「我跟我的小孩常常在路上看到很多人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這個其中是不是有爸爸的器官在裡面、他根本就沒有離開我們。」
雖然現今醫學發達,但仍有一些疾病需要透過器官捐贈才能得以延續,根據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全台有9,709人等待器官捐贈,卻只有282人接受移植,其中最缺的器官為腎臟,共有7,500人等待移植,其次是肝臟與眼角膜,分別有1,100人與843人在排隊。
事實上國內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上路已經超過30年,2001年也成立器捐登錄中心,但因為國內仍有不少民眾的觀念較傳統、保守,讓器捐人數成長遲滯。
今年33歲的吳姄宣10年前一次體檢中被醫生宣判腎衰竭,開始六年洗腎人生,幸運地在29歲進行腎臟移植手術,重生後,現在自己也簽下器捐同意書。器官受贈者吳姄宣表示,「因為你需要,所以你更要先付出。」
這位鄭女士20多年前得知丈夫車禍腦死時希望為他留下些什麼,後來決定捐出丈夫眼角膜、腎臟,最後挽救了4名病患與他們的家庭。器捐家屬鄭麗容說,「我跟我的小孩常常在路上看到很多人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這個其中是不是有爸爸的器官在裡面、他根本就沒有離開我們。」
雖然現今醫學發達,但仍有一些疾病需要透過器官捐贈才能得以延續,根據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全台有9,709人等待器官捐贈,卻只有282人接受移植,其中最缺的器官為腎臟,共有7,500人等待移植,其次是肝臟與眼角膜,分別有1,100人與843人在排隊。
事實上國內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上路已經超過30年,2001年也成立器捐登錄中心,但因為國內仍有不少民眾的觀念較傳統、保守,讓器捐人數成長遲滯。
器捐移植登錄中心專員陳怡仁指出,「最大阻力在於,大家就是我決定了就好,但是在生命末期的時候、最後你不會說話的時候,決定的是你的家人。」
目前全台約有41萬人完成器捐同意書的簽署,但即使本人完成簽署後,在身故時仍需要有2位家屬簽立捐贈同意書才能真正得償所願,因此一群年輕人發起一個月完成1,000份器捐同意書簽署活動,希望未來能讓更多病人可以受惠。
目前全台約有41萬人完成器捐同意書的簽署,但即使本人完成簽署後,在身故時仍需要有2位家屬簽立捐贈同意書才能真正得償所願,因此一群年輕人發起一個月完成1,000份器捐同意書簽署活動,希望未來能讓更多病人可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