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和小孩子相處,認為自己有耐心也細心,曾品瑋高二決定未來要當幼教老師,但她覺得,若能早點發現志趣,會去參加更多活動。
北市大直高中學生 曾品瑋表示,「就覺得說怎麼高一的暑假,怎麼沒有去參加一些志工的活動,這是很可以凸顯的,但是我沒有去參加這些活動,我就覺得可能能寫的東西就比較少。」
一進入高中就知道志趣,老師說真的有難度,除了國中強化探索,也鼓勵三年盡量參與各式活動,尤其新的考招制度111學年上路,個人申請第一階段,學習歷程檔案扮演重要角色。
台北市中崙高中校長 孫明峯表示,「他(大學)如何看出差異,然後讓孩子在這個階段能夠有機會勝出,爭取到他的理想志願。」
現行的書審資料,學生多半考完學測才弄,不只時間趕,也有大學認為相似度過高;但111學年開始,也就是今年八月入學的新生,每學期都要留下紀錄,並在老師核實後才能上傳。
北市大直高中輔導主任 吳姿瑩說,「老師這邊有一個很大的一個,算是說要協助孩子的地方,是要去認證他們的學習成果,每個孩子每個學期上傳一定的件數,經過老師認證通過之後,他可以勾選三件,然後上傳到學習歷程檔案的平台,這個東西一旦過了這個學期,他就不可以再重新傳。」
期望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完整展現個人特色與適性學習軌跡,以供大學選才;招聯會則指出,各大學必須在明年四月前,公布各系審查的內容與重點,讓學生及早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