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海生館歷經波折 終於有廠商願接手

歷經三任市長、三次變更核心主題,硬體完工後的台中市海洋生態館尋找合作的營運廠商也碰壁,歷經多次流標,終於順利找到願意接手的OT廠商,展館從一開始的企鵝館變成白海豚館,最後定調為海洋生態館,預估在111年可以正式對外營運開放。

簽下合約,這個長達10年,歷經胡志強、林佳龍及盧秀燕三屆市長的台中海生館順利完成與廠商的OT簽約。從一開始的企鵝館,到變更為白海豚館,遭到生態環保團體抗議,中間還歷經停工重新設計,最後定調為水母展示等海洋生態展覽。硬體預算從五億加到了八億二,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OT之後台中市政府不會放著不管。

台中市長盧秀燕指出,「闢了不希望變成蚊子館,蓋了以後我們要真正讓它達到教育娛樂休閒、還有促進經濟的效果,所以台中市政府,我們未來不會只把責任丟給廠商。」

台中市政府OT之後,業者還會再投入三億八千萬進行內部裝修,不過場館除了大洋缸,一開始並非針對海生活體展示設計,還有大片帷幕玻璃耗電及海邊場館的環境考驗,業者坦言都是挑戰,更期待串聯海線景點後的帶狀經濟效益。

台中海生館OT業者李宗賢認為,「財務的精算,那我們知道要耗費的人力、要耗費的財力其實也相當多,所以我們在企劃行銷上,我們會在這三年的時間就會開始動作,那麼三井起來了、高美溼地起來了,整個海線的遊憩的感覺會慢慢的起來。」

業者指出,未來的台中海生館一樓會有黑潮的海洋生態活體展示,二樓計劃讓適應溫帶氣候的麥哲倫企鵝進駐,三樓則是有水母展示,希望能展現中台灣從山到海的水系生態創造話題、刺激經濟。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