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北道路爭議20年 環團抗議「台北會塞車」

1552477975v.jpg爭議二十年的淡北道路,去年底通過環評初審,今天送入環評大會討論,環保團體抗議這條耗資47億元的道路,也許解決新北市淡水的塞車,但會變成台北市塞車,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也來到會議現場,他會前強調,雙北兩市會通力合作,環保團體的憂慮不會發生。

環保團體選在早上八點的上班時間,拍下台2線紅樹林竹圍路段車流,指出這個路段並非部分居民所說、天天塞車,因此表達反對淡北道路開發,13號下午,他們集結在環保署門口,呼籲環評委員別讓此案通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表示,「它只是使淡水塞車的車流,轉移到北投跟士林的台北地區,耗費了47億卻沒有辦法真正地解決塞車的問題。」

環保團體更指出,新北市府力拚過關,說旁邊淡江大橋只會分流18%車流,所以必須蓋淡北道路,但其他資料顯示,分流效果可達35%。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表示,「是不是嚴重的低估?你是不是為了要開發淡北道路,在評估書上的數據上面避重就輕、動手動腳。」

不過當地里長支持開發,表示地方人口持續增加,塞車實在塞怕了。

新北市淡水區里長聯誼會長邱美津說,「長年來,淡水區受到這種塞車之苦,經常看到一些救護車其實常常塞在路中間,從左從右都不能通行。」

而在環評大會審查前就來到現場的新北市長侯友宜,重申這條道路對於當地有必要性,他也強調,塞車問題從來不會從新北市轉移到台北市。

新北市長侯友宜回應,「新北市的交通局,跟台北市的交通局,基本上他們都有專業上的評估;這些評估的方式上都非常專業,更不會造成台北市那一端的交通雍塞。」

淡北道路一開始設計為高架,但民國89年被認定不應開發,後來變更設計,又在100年通過環評,但卻被法院撤銷,再進入二階環評審查,於去年底初審通過,相隔三個月再送入環評大會,市長侯友宜表示,若環評過關,最快年底發包,明年初復工。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