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開幕 數位出版品全新體驗
林靜梅 陳柏諭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2019台北國際書展今天開幕,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運用AR實境擴增技術,重現已消失的台北建築與街道,民眾動動手指就可穿越時光隧道,書展基金會呼籲國內不要看壞出版業,更認為國人無法閱讀,恐怕是國安問題。
下載「遇見老台北」APP,結合Google地圖,台北民眾可以馬上掌握自己現在的所在地,在1952年的地景。
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則可以在淡水的街道地圖上,重見消失的菊元百貨,中研院數位文化中蒐集老地圖、老照片,及各種檔案資料,重建老台北消失的歷史建築,來到2019台北國際書展的「幻境漫遊數位體驗展」,民眾可以輕鬆穿越時光隧道。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專案經理 温淳雅表示,「我們一開始,這個APP推出來就是滑滑指尖,你就可以穿越時空的感覺,大家就可以慢慢的追本溯源,去知道說不同的時代,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遷。」
帶民眾穿越時光隧道的還有國家圖書館,在台北書展的攤位上,展出近兩百年前,開啟台灣出版業的雕版印刷,以及相隔60年後出現的活字印刷,再到現代的電子書載具,見證產業的巨大變化。
國家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表示,「對於愛書人來講,是不能不知道的,因為(出版)貢獻,不是只有作者而已,或者是賣書的書店,或者在圖書館,事實上,過去我們比較忽略的是出版者,還有印刷者。」
不過開幕典禮上,書展基金會仍憂心,國民不閱讀,恐怕是國安問題。
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 趙政岷說,「我們沒有辦法讀兩百頁的書,我們沒有辦法讀一個五天、六天,看完的一本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國安問題,這是一個社會問題,這是個人的損失,這是國家的損失。」
今年書展主題為「讀書正好」,超過700個國內外出版單位共同參與,文化部表示,今年會增加2.5倍預算,推動台灣文學走向國際,希望台灣的出版能量,能成為亞洲文化的關鍵力量。
下載「遇見老台北」APP,結合Google地圖,台北民眾可以馬上掌握自己現在的所在地,在1952年的地景。
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則可以在淡水的街道地圖上,重見消失的菊元百貨,中研院數位文化中蒐集老地圖、老照片,及各種檔案資料,重建老台北消失的歷史建築,來到2019台北國際書展的「幻境漫遊數位體驗展」,民眾可以輕鬆穿越時光隧道。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專案經理 温淳雅表示,「我們一開始,這個APP推出來就是滑滑指尖,你就可以穿越時空的感覺,大家就可以慢慢的追本溯源,去知道說不同的時代,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遷。」
帶民眾穿越時光隧道的還有國家圖書館,在台北書展的攤位上,展出近兩百年前,開啟台灣出版業的雕版印刷,以及相隔60年後出現的活字印刷,再到現代的電子書載具,見證產業的巨大變化。
國家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表示,「對於愛書人來講,是不能不知道的,因為(出版)貢獻,不是只有作者而已,或者是賣書的書店,或者在圖書館,事實上,過去我們比較忽略的是出版者,還有印刷者。」
不過開幕典禮上,書展基金會仍憂心,國民不閱讀,恐怕是國安問題。
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 趙政岷說,「我們沒有辦法讀兩百頁的書,我們沒有辦法讀一個五天、六天,看完的一本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國安問題,這是一個社會問題,這是個人的損失,這是國家的損失。」
今年書展主題為「讀書正好」,超過700個國內外出版單位共同參與,文化部表示,今年會增加2.5倍預算,推動台灣文學走向國際,希望台灣的出版能量,能成為亞洲文化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