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復育植物 攀樹採種過程艱鉅

李慧宜 顏子惟 陳添寶 / 台東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保護生態、復育植物,爬樹採種的工作不能少。但這大多是男性專利,現在台灣出現兩位女性工作者,才二十多歲,已肩負重任,去年年底,她們還採集到稀有的殼斗科植物-浸水營石櫟。

全副武裝的兩個年輕女孩,是全台灣唯二的女性攀樹採種人,她們正準備爬到將近20公尺的大樹上。

攀樹採種人員 吳佩芬解釋,「它的種子都是在樹冠層,所以我們會盡量的往上爬,因為最上面的部分,它的枝條會非常細,所以我們會把主繩掛在一個安全的點之後,會再用確保繩做確保。」

這棵大樹是殼斗科的浸水營石櫟,生長在屏東199縣道旁,樹況相當良好,非常適合做復育採種的種原。

攀樹採種人員 柯雅韻說:「因為以前不是念森林,所以對樹就是,喔這裡有很多樹。可是現在上去的那種感覺是,喔,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種類的樹,原來台灣的生態這麼豐富。」

台灣生物多樣性舉世聞名,森林是生態寶庫之一。為了擴大人工造林的樹種,政府近年開始復育闊葉林,其中又以殼斗科為主。2018年年底,被列為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瀕危等級的浸水營石櫟,出現難得一見的豐產期,林務局利用這大好機會,加速採種工作。

林務局台東林管處處長 劉瓊蓮表示,「其實這種樹種非常普遍,但是我們過去幾十年我們都不太重視它。甚至我們過去在利用的時候也把這些樹的木材視為雜木,所以我覺得我們要重新去面對,面對我們台灣原生的一些中低海拔的這些闊葉樹的植物。」

一棵樹從小苗到大樹,需要經歷多長的時間、多少的考驗才有機會成為一片森林?在大自然裡,棲地保育比人工造林更為重要,透過採集、培育浸水營石櫟的故事,或許能提醒國人,重新看到闊葉森林的價值與意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