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對手激烈來回,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征戰國際賽場,多少會碰到爭議判決,他說這種時候,都會慶幸有學好英文,才能跟裁判抗議。「(跟)裁判抗議了一下,就用英文啊,就跟他講說其實原本的情形是怎樣,他經過發球權的確認之後,他就改判了,當然對手還是就很驚訝、很生氣,但是對手不會英文。」
台灣第一位棒球女主審劉柏君也認為,選手敢提出抗議,才能為自己爭取權益,所以英語能力格外重要,「然後教練就馬上跟出去抗議這樣子,後來我們就抗議成功,那個投手就一定要至少投一個人次,等於是那一場他用完了,下一場就不能對中華隊。」
其實很多選手,都是在出國比賽後才了解英語的重要性,像是超馬好手陳彥博,一開始就曾經因為聽不懂,結果發生糗事,3個人點餐,最後卻點了8、9個人的份量。他提到,看脫口秀的時候,主要用線上翻譯,或者是使用YouTube時點選字幕。
其實很多選手,都是在出國比賽後才了解英語的重要性,像是超馬好手陳彥博,一開始就曾經因為聽不懂,結果發生糗事,3個人點餐,最後卻點了8、9個人的份量。他提到,看脫口秀的時候,主要用線上翻譯,或者是使用YouTube時點選字幕。
統一獅投手 羅錦龍則表示,「讓我真正融入美國文化的方法,就是開口跟大家說話。」
現在體育署也要將英語專業術語的課程,加入A、B、C級運動教練和裁判培訓系統,藉此提升教練的英語能力,讓選手未來出國比賽,不會因為語言而吃悶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