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鄭麗君被資深藝人鄭惠中以「去蔣化」為理由掌摑,政治受難者相關團體開記者會力挺鄭麗君,同時也譴責暴力行為,表示這一巴掌也傷害了台灣人的心。 50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理事長 藍芸若表示,「這一巴掌打在鄭部長的臉上,可是卻深深地傷害了我們台灣人的心。」 因為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政策,文化部長鄭麗君被資深藝人掌摑,政治受難者團體召開記者會譴責暴力,認為這不只是對部長的羞辱,也是台灣民主之恥。 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 蔡寬裕表示,「全世界上,凡是過去威權統治解體之後轉型到民主化,每一個國家都有這個轉型正義的(過程),台灣遲遲到現在還不能完全落實轉型正義。」 曾在白色恐怖年代坐牢超過10年的蔡寬裕,引用國外學者說法,表示威權統治要轉為民主,中間必要過程就是「轉型正義」,中正紀念堂只是其中一環,但以政治受難者的角度來看,推崇威權時代統治者,違反轉型正義精神。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 楊黃美幸表示,「國民黨政權已經統治55年以後,在2000年民進黨才執政,(當時)國會是少數黨,那所以很多政策很難實現,(現在)我們的政策其實非常溫柔,其實在威權的一些象徵上,應該都把它去除化,社會才能撫平這個傷痕。」 立法院2017年12月三讀通過促轉條例,要針對威權統治時期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的不法行為,推動轉型正義。受難者團體認為,轉型起步,和其他國家相比已經有點晚了,中正紀念堂轉型確實有促轉條例的依據,但要如何轉型,目前還沒有定案,各界應該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