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維蘇威火山吞噬 義大利小鎮出土展覽

西元79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吞噬三座城鎮,造成兩萬人死亡,是史上最慘重的天災之一。當年被火山碎屑流,所掩埋的小鎮「赫庫蘭尼姆」,比龐貝古城埋得更深,保存更完整。今年舉辦展覽,讓遊客能能一窺當時富裕生活。

西元79年八月24號,義大利南部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與泥漿碎屑流吞噬周邊三個城鎮,最廣為人知的龐貝古城,埋在十公尺深的火山灰底下,很早就公諸於世.龐貝附近面海的富裕小鎮赫庫蘭尼姆,則被更黏稠的火山泥漿流等物質封灌,最深達25公尺,城內的建築保存得比龐貝更好,連食物、木製傢俱,有錢人家的彩色大理石裝飾,甚至人們想從海路逃命的痕跡都保存了下來。

文化合作中心指導員 普杜說:「當年的海岸線就在這裡,現在已經往南移了四百公尺,古城在1710年意外被農夫發現,他當時正在掘一口井,而發現了赫庫蘭尼姆劇院的大理石,考古研究就此展開。」

目前赫庫蘭尼姆已經形成一處廣大的考古公園,跟龐貝並列考古觀光重鎮,還有很多遺跡正在開挖.最早被發現的大劇場,去年夏天才對遊客開放,今年成為常態性景點,當局規劃了大約100件珠寶和其他珍貴物品的展覽,讓遊客一窺古羅馬帝國人,展現身分財富的金手環,金項鍊等貴重寶物。

赫庫蘭尼姆考古公園主任 西蘭諾表示,「在西元一世紀那個年代,財富的象徵與社會地位緊密相連,沒有人出門會忘記在衣服上秀出他們所屬的特定社會階層,我們注意到這點很重要,我們在火山爆發時避難船屋中發現許多珍貴物品,雖然大多數人獲救,還是有三百人死了,這些人不但帶著金銀財寶這是可以理解的,且大多數人都穿著符合身分的服裝。」

根據歷史研究,當年從火山爆發到碎屑流吞噬家園,一切發生在幾個小時內,火山把大量氣體跟岩石,噴往14公里高的空中,攝氏四百度高溫的火山物質,以每小時八十公里的速度奔流,燃燒了路徑上所有的人事物,留下的廢墟有如時光膠囊,見證了一個繁華世代的終結。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