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忠再掌教育部 成為首位回任教長
曹晏郡 李曉儒 陳信隆 王興中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這樣一棒接一棒,這是我的初衷,但當需要我再為教育來服務,我也戮力以赴。」
說是教育一棒接一棒,但繞了一圈,棒子又回到自己手中,去年4月14號才因台大校長遴選案請辭的教育部長潘文忠,事隔275天再度回鍋,成為政府遷台後第一位回任的教育部長。
教育部長潘文忠提到,「(以台大案來看)校長遴選的,不管候選人等等各方面的資訊,能夠更充分的來公開,達到選拔這個學校最適合、最優秀的人才(為目標)。」
潘文忠認為台大是個案,要藉由這個案例,建立更周全、透明機制。至於過去任職期間,在準公幼議題上曾傳出和政院不同調,潘文忠表示,未來要在六都實施,同時會和地方政府溝通,看如何解決少子化問題。
開心合影,去年因為台大案拆損了三任教育部長,次長姚立德,三度上場「救援」代理部長職務,但潘文忠回鍋這天,姚立德確定去職,卸下重擔。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提到,「我也很自責,(因為)我是遴選委員,我又是主管高等教育的,那造成三個部長離開,我其實是很難過的。先發投手的那個投手休息夠了,現在要回來三振大家。」

姚立德將在2月重返北科大任教。有教育團體認為,國教體系出身的潘文忠,舉凡是實驗教育、托育公共化、偏鄉學校發展條例等相關法案推動,都有一定熟悉度,對「新課綱」的上路和落實,會有加分效果,比較棘手的還是在高教端。
全教總理事長 張旭政認為,「(當初)離職的時候,其實台大校長遴選案並沒有解決,這也讓外界對他的一個果決能力產生質疑。」
高教工會辦公室主任陳書涵說,「高教退場的轉型條例,我們也認為他應該要儘速的,去修正裡面我們認為還有問題的,讓私校董事會可以繼續持有校產、不讓校產回歸公共(的問題)。」
教團指出,少子化衝擊大專招生,學校轉型、退場的相關規劃,還沒有通過立法,再加上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瑕疵、學用落差還有人才出走等問題,新部長團隊,難題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