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研究:長期插管 反增吸入性肺炎機率

賴淑敏 吳嘉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根據統計,國內每年平均有20萬人插鼻胃管治療,高出日本5倍,醫師表示,最新醫界研究發現,長期插管反而增加吸入性肺炎機率,鼓勵醫院推動「無管人生」,還給病人尊嚴。

前年8月,作家瓊瑤在臉書發文,表示不捨丈夫平鑫濤因失智、中風,飽受插鼻胃管之苦,因此與丈夫的子女起爭執。但不少病患家屬認為,插鼻胃管不僅方便餵食,還可以降低患者因餵食產生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機率,但醫界最新研究卻證實,長期插管反而增加吸入性肺炎風險。

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牙科醫師李雅玲表示,「如果你插了鼻胃管到胃裡面,反而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那如果他本身有吞嚥障礙的話,他事實上還是有可能會逆流,然後導致吸入性肺炎。」

根據健保署統計,106年裝設鼻胃管的住院、門診及居家護理病患,共有20萬6千多人,比日本高出5倍以上,目前醫院協助患者插管單次健保給付195元,住院患者每日灌食費支付200多元,光是管灌飲食,健保一年支出就高達25億元,而且患者出院後脫管率低於兩成。為了讓還有咀嚼能力患者自主進食,健保署打算增加一項「拔管前訓練費」,鼓勵醫院推動「無管人生」,還給病人尊嚴。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假如一個病人,他已經是使用了一個比較長久的管灌餵食的時候,那這種情況的話,假如它(醫院)真的是能夠給病人訓練完了以後,它(醫院)後面給病人餵食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一個合理的給付。」

健保署強調,這項新的支付標準,還要和相關專業團體開會討論,制定執行相關規範,並交由支付標準共擬會開會研議,若達成共識,希望今年能順利上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