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栗的苗29線後龍路段,有民眾發現一隻瀕臨絕種的石虎倒在路旁淌血,因此緊急向縣府通報、派員處理。根據縣府統計,這是今年第二例石虎路殺事件,當地正在進行防護圍網工程,讓石虎與動物能改走箱涵,預計下個月中旬就會完工。 暗夜道路邊,民眾拍下一隻石虎倒在路旁,雖然身形完整,但是已經出血,沒有生命跡象,隨即趕緊透過臉書通報,而苗栗縣政府自然生態保育科人員第二天趕緊到場處理,確認是一隻成年公石虎。 苗栗縣農業處自然生態保育科長張葦說:「今天早上,我們去把個體帶到後龍動物醫院那邊去檢傷,發現是一隻公石虎,就是穿越過苗29線去後龍溪這邊做覓食的動作,這樣子來回往返的途徑,是很有機會被車子撞到的。」 苗栗縣農業處表示,這是今年繼一月四日發生在西湖之後的第二起石虎路殺意外,短短幾天就接連發生路殺,其中光是在苗29線後龍路段,在開通之後,已經發生四起,因周邊都是淺山地形,不少動物都會沿著稜線越過馬路,到另一邊的後龍溪飲水。為了減低路殺發生的機會,苗栗縣府在這個路段利用公有地的既有箱涵當成引道,成為第一座的友善箱涵廊道,並且設置紅外線攝影機,拍到石虎,白鼻心等穿越箱涵。縣府從去年規劃在苗29線兩側,一共五百公尺熱區,架設防護網,讓石虎改走地下箱涵,預計下月中旬完工。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吳佳其表示,路殺只是石虎面臨危機的其中一個,目前最大問題是石虎的棲地越來越少,棲地因各種原因喪失、消失,包括各式的大型開發案。 保育團體認為,目前的友善通道只是消極性的引導石虎繞道來避開危險,事實上更嚴重的是進行中的大型開發案和淺山棲地被破壞,應該從長評估,避免人為因素壓縮石虎的棲地,才能把衝擊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