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 明年10月前建置完成

郭采彥 王興中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上午舉行記者會,向外界公布半年任務進度報告,規劃明年 10月前,建置完成「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終結數十年來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現象。

今年二二八,總統蔡英文出席紀念活動,向受難者家屬致意,類以這種活動,已經行之有年,但為了讓台灣威權時期的加害體制更加完整,促轉會規劃建置「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要整合檔案局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檔案與資料,還原各個案件的加害程序與參與者,以終結「只有被害者,沒有加害者」的現象,預計明年10月前完成。

促轉會發言人葉虹靈說:「一個威權的壓迫體制,裡面的各式的參與者,他們可能因為不同的位子,賦予他們不同的職權。然後他們共同的這個作為,怎麼釀成大規模長期的人權侵害,這個資料庫要去還原的是這件事情。」
 
促轉會委員尤伯祥表示:「當他職權上面行使需要去認定誰是被害者、誰是加害者、誰有被害事實的時候,事實上他就必需要去做成果認定。」

促轉會強調,資料庫的名稱尚未確認,建置的目的是釐清責任追究,但加害者如何認定,促轉會指出,若當事人對認定有疑慮,可請求法院做最後認定,上午的記者會,促轉會也針對中正紀念堂未來要如何轉型,提出5項建議原則,包括解除現存地景的威權性格、銘記從威權統治到挑戰威權的歷史軌跡、推動人權、民主法治等調查等。

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表示:「像是89的階梯還有御路、門,然後那個銅像,以及所有的包括天花板等等,所以它是一個整體的。那個整體的有趣的地方就是,你打算重做之後,它的感受就不一樣。這個東西就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論述。」

楊翠表示,促轉會已經就中正紀念堂轉型,前後有16次會議。至於三軍儀隊退出中正紀念堂的時程,楊翠指出,將與文化部進行細部討論後決定,促轉會另外也會與國防部進行溝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