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宣布退出OPEC 學者:油價影響小

林建成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卡達政府突然宣布退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但有學者表示,由於卡達的原油產量少,影響很小,而台灣也沒向卡達進口原油。

卡達能源部長在三日突然宣佈將退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不再遵照組織協議,雖然仍會生產原油,但未來將專注於生產天然氣。

卡達能源事務部部長 卡比宣布,「卡達決定退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2019年1月1日起生效。」

卡達自1961年加入OPEC,長達56年,也將是第一個退出OPEC的波斯灣國家。國際社會擔憂,卡達退出OPEC會引發原油價格波動,不過有學者認為,卡達每天原油產量約60萬桶,而OPEC會員國日產3000萬桶,卡達佔的比率不大,因此價格影響力會很小。根據能源局資料,台灣主要石油進口國為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並未向卡達進口原油。

JBC能源研究中心分析員 威治表示,「卡達天然氣生產名列世界第五,但就OPEC定義的原油產量,可能前25名都不到。」

卡達選擇OPEC在6號即將舉行的會議前,宣布退出OPEC,有人認為源於政治對抗。2017年6月,OPEC主要領導國家沙烏地阿拉伯指控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宣布和卡達斷交,連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和巴林等組織成員國,對卡達實施封鎖和經濟制裁。

卡達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天然氣總儲量為世界第三,目前是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也是台灣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之一。卡達政府認為潛力在天然氣,未來將從每年出口七千七百萬噸液化天然氣,提升到每年一億一千萬噸,計畫提升天然氣國際市場的領導地位,而不是在原油市場默默無聞。卡達、俄羅斯、伊朗和阿爾及利亞自2013年起,就持續討論成立類似OPEC的國際天然氣聯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