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孟達協議遣返5千羅興亞人回鄉

緬甸與孟加拉政府達成協議,這個月起將陸續把5000多名羅興亞難民遣返回緬甸,但羅興亞人懷疑緬甸的誠意,如果會繼續被歧視欺壓,寧願不回去。

緬甸外交事務次長明督,31號走訪孟加拉邊境的考克斯巴札爾難民營,跟流亡當地的羅興亞人討論返鄉事宜.明督說,緬甸已經確認孟加拉所提交,八千多名羅興亞人名單中的五千名人,雙方會談達成非常具體的計畫,緬甸將盡快在11月中旬接回第一批兩千人。

不過羅興亞人不信任緬甸當局,堅持緬甸必須認同羅興亞人是一個原住民族,並且給予公民地位,才願意返回緬北若開邦的家園。

羅興亞民眾巴諾說:「如果他們還是把我們當孟加拉人我們就不會回去,如果我們得到羅興亞人的地位我們就會盡快回去。」伊斯拉姆則認為,「我們不相信緬甸政府,因為他們總是說一套做一套。」

去年羅興亞穆斯林少數民族,跟政府軍之間的衝突引發軍事鎮壓,造成屠殺,性侵與焚燒村莊的慘劇,72萬多人逃離若開邦的家園湧入孟加拉,受到國際強烈譴責。緬甸政府六月與聯合國難民總署簽協議,將聯手打造讓羅興亞人返鄉的條件,包括安全與自由保障,允許申請公民身分等等,但聯合國難民署的專員只能有限制的進入若開邦,目前完成第二階段評鑑,也認為若開邦的條件還不利於羅興亞人返鄉。

聯合國難民總署發言人 馬赫希奇表示,「我們基本上不建議倉促或太早遣返,我們不建議為遣返設置時間表或設定目標人數。重要的是遣返必須是出於難民自由、自願的選擇。」

孟加拉即將舉行大選,此時跟緬甸展開遣返行動,難脫政治考量,羅興亞人能否取回原有的財產,回到原居的地點,都還沒有定論,也讓他們對返鄉充滿疑問甚至抗拒。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