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藥LSD問世75週年 各國列嚴管毒品

迷幻藥LSD1943年問世,在1960年代造成無數青年因濫用而精神分裂或自殺,至今世界各國仍列為嚴格管制毒品。不過在迷幻藥問世滿75週年之際,卻有科學研究發現,在治療憂鬱症方面有一定程度幫助。

迷幻藥LSD是瑞士化學家霍夫曼無意間合成出的物質,因此也被稱為LSD之父,最早只用於醫療研究,但1950到60年代大批嬉皮世代嘗試服用迷幻藥,服用者殺人、跳樓、發瘋等事件傳出,重度使用者甚至產生永久性心理創傷,迷幻藥成為墮落犯罪的代名詞,美國政府1966年宣布禁用LSD,各國也紛紛跟進,台灣至今也列為二級管制毒品。霍夫曼已在2008年辭世,他在1979年出版的回憶錄中,甚至把LSD稱為問題兒童。

不過近年來國際間紛紛有研究指出,被妖魔化的迷幻藥如果透過有效的劑量控制,能讓認知模式更流暢,對思考迴路較侷限的憂鬱症以及用藥癮的病人,在治療上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瑞士迷幻藥特展解說員曼高德表示,「目前有許多跡象顯示,透過用量的控制,更了解如何去使用這種物質,並將它用於醫療用途,儘管這些都還在初期階段,但已經具有足夠的說服力,迷幻藥能夠以某種藥物的形式大翻身。」

世界各國對LSD的管制嚴格,目前還沒有國家能用於治療,真的要使用在臨床上還需要更高強度的證據。歐洲多國目前正進行一項大型的人體試驗,預計結果最快在2020年出爐。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