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古坑鄉是國內重要竹筍產區,鄉內桂林社區為找回社區傳統產業,在雲林科技大學輔導下循著古法重建筍寮, 農民採收後筍子,馬上送到筍寮加工,先忙著將筍子打成中空,後續才能進行做筍干加工作業,因為過去在雲林古坑地區,製作筍干是當地重要傳統產業,但現在要看到早期筍寮已經很罕見。 古坑鄉桂林村長黃煌儀表示,「有筍頭,也有筍管,有得我們要做醬筍。醬筍要做就要切厚點,不能太薄。」 桂林村長黃煌儀表示,桂林地區麻竹園面積很廣,許多筍農為方便採收、省時省力,都會在筍園搭建筍寮,但隨著時代進步漸漸少見,近期透過雲科大團隊進駐,協助社區來重建筍寮。 筍灶的部分是老師傅才會的筍灶,因為現在都是用瓦斯爐之類的去燒,其實這筍灶目前已經快絕跡了,我們也是來做學習跟傳承。」一名雲科大學生說。 為了找回地方筍干產業,雲科大找社區老師傅,依古法用竹子加土做出筍灶,用傳統方式火燒灶一次,就可煮一噸竹筍,撈起後放在竹圈裡壓乾水份、曬成筍干,就可以保存很久,希望藉此也能記錄筍寮、筍干製作技術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