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高溫乾旱衝擊歐洲農牧業
徐家仁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歐洲因為連續的高溫乾旱,農作物歉收,還衝擊到畜牧業。歐盟提前發放2018年年度農業補貼,德國也成立農業損害救助金,額度達3.4億歐元。不過距離農會要求的10億歐元仍有落差。
貫穿捷克和德國的易北河在連續的高溫乾旱下,水位已經低到長時間被淹在水下的巨石都露了面。這些石頭有個讓歐洲人毛骨悚然的外號,叫做「飢餓石」。
在中歐地區曾受過日耳曼民族統治的地方,民間相傳只要「飢餓石」露出水面,就有可能飢荒要來臨。這塊巨石的側面還用德文刻上這段話說,「只要看到我,你就等著哭泣」。
貫穿捷克和德國的易北河在連續的高溫乾旱下,水位已經低到長時間被淹在水下的巨石都露了面。這些石頭有個讓歐洲人毛骨悚然的外號,叫做「飢餓石」。
在中歐地區曾受過日耳曼民族統治的地方,民間相傳只要「飢餓石」露出水面,就有可能飢荒要來臨。這塊巨石的側面還用德文刻上這段話說,「只要看到我,你就等著哭泣」。

上游的捷克因為乾旱,河水大量減少,下游的德國各地自然是無法倖免。德國農會主席 魯威德就說,「今年的穀物收成和長期趨勢相比,低了百分之50到70這麼多。」
農會呼籲政府提撥10億歐元,以補貼農民的損失。不過德國內閣在開會後決定,設立3億4000萬歐元的基金,兩者相差了六成多。德國農業部長 茱莉亞克羅克娜表示,「依各邦收成數字和農業損害報告為準,聯邦決定宣佈德國全國為旱災災區。」
穀物歉收影響的不只是種植的農民,由於這些作物很大一部份是做為畜牧業的飼料,因此畜牧業成本上升看來是難以避免,同時德國的農牧產品出口也會受到衝擊。
對此,德國政府除了以救助金來補貼農民損失外,也準備開放以往禁止開墾的保護區,讓受到乾旱影響的農民種植穀物,希望藉此讓畜牧業飼料的供給與價格得以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