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師柏格曼百歲冥誕 台灣辦特展
曾惠敏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一百年前的七月,在瑞典誕生了電影大師Ingmar Bergman,包括李安跟伍迪艾倫都是他的粉絲,台灣這個月也將盛大推出「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柏格曼,深受電影人的推崇和喜愛,為了紀念他的百歲冥誕,台灣和瑞典等地不約而同舉辦特展,讓世人感受他的電影魔力與藝術成就。柏格曼1918年生於斯德哥爾摩北方的烏普薩拉,父親是位牧師,他在1946年到2003年間,共拍了62部電影,作品常藉由失調家庭、陷於困境的藝術家、以及缺席的上帝,探索信仰、死亡、性愛、心理與虛實。
柏格曼基金會會長霍姆柏格說:「柏格曼的職業生涯是跟瑞典在40、50和60年代,社經及政治的卓越進展同時發生的,不過這個導演提醒我們,人們仍舊苦於焦慮、離婚或與父母關係不睦,我們的上帝缺席了,這些不是我們想聽的。」
其中1960年改編自瑞典傳統民謠的處女之泉,1962年穿過黑暗的玻璃,1982史詩鉅作芬妮與亞歷山大,三度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肯定。台灣知名導演李安也曾談及18歲初次接觸柏格曼電影「處女之泉」一片,帶給他極大的震撼
李安說:「這部電影對我而言非常奇特,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導演要我進入的世界,那些場景只需要用眼睛看,有兩個暴力的場景,其中一幕是性侵、謀殺,另一幕是神父殺了壞蛋,那些場景對我而言非常寫實、暴力,非常震撼人心,特別是在宗教領域底下,那震撼了我好長一段時間。」
這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電影生涯並非一帆風順。1976年,他被瑞典警方以逃漏稅罪名逮捕,無法承受恥辱打擊的柏格曼因此罹患憂鬱症。即使後來控訴取消,傷害仍然無法平復。柏格曼關閉了在法羅島上的工作室,跑到德國慕尼黑自我放逐。他晚年在訪談中表示,自己失去了人生中珍貴的八年時光。但無論如何,柏格曼仍然無法忘懷法羅島,島上奇特的岩石沙灘與荒涼景象,是他經常取景的地點。2007年他也在這裡終老,享年89歲,這處島嶼也因為柏格曼聲名大噪。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柏格曼,深受電影人的推崇和喜愛,為了紀念他的百歲冥誕,台灣和瑞典等地不約而同舉辦特展,讓世人感受他的電影魔力與藝術成就。柏格曼1918年生於斯德哥爾摩北方的烏普薩拉,父親是位牧師,他在1946年到2003年間,共拍了62部電影,作品常藉由失調家庭、陷於困境的藝術家、以及缺席的上帝,探索信仰、死亡、性愛、心理與虛實。
柏格曼基金會會長霍姆柏格說:「柏格曼的職業生涯是跟瑞典在40、50和60年代,社經及政治的卓越進展同時發生的,不過這個導演提醒我們,人們仍舊苦於焦慮、離婚或與父母關係不睦,我們的上帝缺席了,這些不是我們想聽的。」
其中1960年改編自瑞典傳統民謠的處女之泉,1962年穿過黑暗的玻璃,1982史詩鉅作芬妮與亞歷山大,三度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肯定。台灣知名導演李安也曾談及18歲初次接觸柏格曼電影「處女之泉」一片,帶給他極大的震撼
李安說:「這部電影對我而言非常奇特,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導演要我進入的世界,那些場景只需要用眼睛看,有兩個暴力的場景,其中一幕是性侵、謀殺,另一幕是神父殺了壞蛋,那些場景對我而言非常寫實、暴力,非常震撼人心,特別是在宗教領域底下,那震撼了我好長一段時間。」
這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電影生涯並非一帆風順。1976年,他被瑞典警方以逃漏稅罪名逮捕,無法承受恥辱打擊的柏格曼因此罹患憂鬱症。即使後來控訴取消,傷害仍然無法平復。柏格曼關閉了在法羅島上的工作室,跑到德國慕尼黑自我放逐。他晚年在訪談中表示,自己失去了人生中珍貴的八年時光。但無論如何,柏格曼仍然無法忘懷法羅島,島上奇特的岩石沙灘與荒涼景象,是他經常取景的地點。2007年他也在這裡終老,享年89歲,這處島嶼也因為柏格曼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