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調查 近五成遇網路危險行為
賴淑敏 蔣龍祥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由政府委託民間成立的網路內容安全防護機構,今天公布最新兒少網路使用調查,發現有近半數兒少,遇過網路危險行為。其中包括曾傳自己私密照片給別人,或未經他人同意就公開別人私密照或影片。
一名謝姓男子日前在臉書成立社團,以假帳號假扮大姊姊,還謊稱可以幫助瘦身、長高,誘騙未成年少女提供裸照,遭警方查獲,至少有15人受害。其實類似這樣的案件層出不窮,根據iWIN網路內容安全防護機構最新調查發現,有近五成兒少曾經在網路遇過危險行為,其中年齡最小只有11歲。
婦女救援基金會副執行長白智芳提到,「被誘騙認為說,可以透過,就是交換自己性私密影像,來獲得就是,在網路遊戲裡面的一些點數或是寶物,這個其實在孩子的遊戲圈裡面,其實是蠻常見的。」
此外調查還發現,使用網路的2.1萬名兒少當中,有近千人曾經談過網路戀愛;有146人曾傳自己私密照片給別人;還有158人,未經他人同意就公開別人私密照片或影片。
有檢察官表示,依據現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以強迫或詐術使兒少被拍攝照片或影片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但部分法官從輕量刑,加上有期徒刑執行上限30年,根本無法遏止類似案件再發生。
彰化地檢署檢察官莊珂惠表示,「有期徒刑的執行上限是30年,我只要騙超過30個以後,都是我賺到,就是法院也沒有辦法,再給他更重的刑度。」
專家提醒,網路是虛擬世界,很容易掩飾真實身分,因此呼籲家長應多注意子女使用網路情形。而年底前,iWIN也會建構框架防護機制,提供平台業者與一般民眾查詢,防止兒少接觸到有害內容。
一名謝姓男子日前在臉書成立社團,以假帳號假扮大姊姊,還謊稱可以幫助瘦身、長高,誘騙未成年少女提供裸照,遭警方查獲,至少有15人受害。其實類似這樣的案件層出不窮,根據iWIN網路內容安全防護機構最新調查發現,有近五成兒少曾經在網路遇過危險行為,其中年齡最小只有11歲。
婦女救援基金會副執行長白智芳提到,「被誘騙認為說,可以透過,就是交換自己性私密影像,來獲得就是,在網路遊戲裡面的一些點數或是寶物,這個其實在孩子的遊戲圈裡面,其實是蠻常見的。」
此外調查還發現,使用網路的2.1萬名兒少當中,有近千人曾經談過網路戀愛;有146人曾傳自己私密照片給別人;還有158人,未經他人同意就公開別人私密照片或影片。
有檢察官表示,依據現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以強迫或詐術使兒少被拍攝照片或影片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但部分法官從輕量刑,加上有期徒刑執行上限30年,根本無法遏止類似案件再發生。
彰化地檢署檢察官莊珂惠表示,「有期徒刑的執行上限是30年,我只要騙超過30個以後,都是我賺到,就是法院也沒有辦法,再給他更重的刑度。」
專家提醒,網路是虛擬世界,很容易掩飾真實身分,因此呼籲家長應多注意子女使用網路情形。而年底前,iWIN也會建構框架防護機制,提供平台業者與一般民眾查詢,防止兒少接觸到有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