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七月限用吸管 產業減塑各有方法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政府擴大限塑政策,除了七大行業商家不得再免費提供塑膠袋,環保署也預告明年七月開始,百貨公司或是速食店,將限制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給顧客,甚至有官員引發了用湯匙喝珍珠奶茶的爭議,面對限塑政策,帶您一起來看看各方的因應之道。

明年七月開始,百貨公司或是速食業,將限制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給顧客,不過在朱學傑的店裡,五年前就開始推廣環保吸管,賣竹吸管、不鏽鋼吸管,還有小海龜停駐的玻璃吸管,但是唯獨不賣紙吸管。
 
環保吸管業者朱學傑指出,「這個(用完)是一定要被燒,它複合,它就是完全的廢棄物,它需要完全被燃燒處理,它就會產生20%塑膠的戴奧辛汙染。」

小店推廣環保、大工廠同樣也在盡一份心力。

用稻桿做成的塑膠,這種生質塑膠不摻雜傳統石化原料,取自於大地,最後又可以回歸自然,這家實驗工廠就位在桃園龍潭的核能所內,過去主導核能發電,現在研發綠能塑膠。

核能研究所化學組計畫主持人博士郭家倫指出,「廢棄物基本上他的好處,是你不用額外去種,你用玉米或蔗糖,你都要額外去種這個東西,還是需要額外的投入。」

在台中沙鹿大肚山區,這是一家經營超過四十年,專門製造回收設備,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小企業,利用二次結晶技術,做出這些白色餐具,耐熱可達150度,目標取代美耐皿。

塑膠製造業者高臺麟表示,「我們在技術上能突破讓它結晶,結晶它就可以耐高溫,所以他就可以拿去盛熱湯,而且沒有塑化劑的疑慮,沒有塑化劑釋出。」

國內業者絞盡腦汁研發、循環再利用,產品多樣化,但賣的都是同一個觀念--改變消費習慣,才能製造商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