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預警能力 學者籲飛機穿越颱風觀測

又到颱風季,美國以特殊飛機觀測颶風,但經費高昂,飽受颱風侵襲的亞洲地區,至今仍在觀望,有學者建議台灣四面環海,應該考慮以氣象觀測飛機,穿越颱風的模式,加強預報準確度。

2003年起,台灣正式啟動追風計畫,以改裝過的噴射客機,巡航在颱風周邊兩到三百公里,年年蒐集著關鍵資料,不過,這樣的距離仍無法提供更精準的即時預測,目前颱風預報倚賴衛星雲圖分析,與模式模擬,學者認為,若是效法美軍,以飛機穿越颱風的方式,準確度將提升20%到30%。

台大大氣系教授周仲島在2008年曾向政府建言,利用空軍運輸機執行觀測,穿越颱風增加預報準確度,不過預估經費破億,軍方也對安全有疑慮,最後無疾而終。其實不只台灣,飽受颱風之苦的香港,日本,甚至印度,也都還在觀望,是否建立以飛機飛越颱風的觀測模式,費用昂貴外,要特殊的飛機還得培訓專業人員,民間氣象公司認為,若考量成本可以別的方式替代。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說:「或許是我們應該跟附近的國家,或是我們一些島嶼多架設一些比較大的氣象雷達,或是我們多布一些海面上的觀測資料,這個應該會對於,假設還沒有飛機的話,應該也會比較有幫助。」

氣象專家認為,預測颱風的變數多半在海上,像是七月初的瑪莉亞颱風,路徑和風速在通過台灣近海時已經改變,就會和預報產生落差,因此如果可以想辦法彌補在海上偵測的缺口,就能再增加預報的準確性。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