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考終於結束,考生們總算能迎接暑假。最後一天的歷史,地理與公民,題目都很活,也強調不能和社會脫節,要了解國際脈動,並且具有跨科判讀的能力!歷史科方面,有學生認為,「世界史」比重較高。高中老師則說,考題以「政治軍事」類偏多,像英國脫歐、日俄戰爭、韓戰以及造成北韓和中國的關係變化。
北一女中歷史教師陳惠珠表示,「廣場那些地標名字的改變其實就是一個歷史,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生活性的。」
地理科難易適中,考生處理「地理資料」和使用相關應用能力的試題不少,像衛星影像、GPS等題目比例提高,圖表題也增加。而撒哈拉沙漠擴張、綠能和永續發展,以及政府新南向等議題,都入題。
有考生認為,西電東送是今年熱門話題。台北市麗山高中地理教師廖偉國則認為,綠能或永續的相關議題,大概是往年來比例最高的新南向有關的,考南海爭議的議題。
「公民與社會」科,今年的取材大量來自生活與時事,包含酒駕如何處理、奶粉漲價引發搶購潮,到美國對台軍售案、中國兩會等事件,強調考生應用和反思能力,整體來說政治、經濟、法律等層面都有兼顧。部分考生也反應,對比其他科目而言,考題很親切。
有考生反映,聯合漲價之類的,然後反正公民都會很隱諱的講一些社會議題就出的難,但是有唸書有分。另也有考生提出,「一到四冊比較多,是要關注時事吧!」
整天下來,全台沒有重大違規。不過,在北區某考場,上午有家長在歷史科考完後投訴,質疑冷氣不夠冷,結果該間教室42名考生,全部轉移到備用教室。
考生說,「冷氣不涼,就是會熱。下一節好像就是—突然就說—要到那個樓上去了。」
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回應,「試場工作人員有去量測試場的溫度,考生剛離開,移動之後,第一次量測是19.4度。」
大考中心強調,依照指考相關簡章,冷氣屬於服務性質,監試人員在故障時所做的因應,考生不得有異議,也不能要求加分補償,而指考成績單將在7月19號寄發。
大考中心強調,依照指考相關簡章,冷氣屬於服務性質,監試人員在故障時所做的因應,考生不得有異議,也不能要求加分補償,而指考成績單將在7月19號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