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應否高架化?學者連署檢討

黃千容 賴世杰 / 台中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鐵路高架化到底符不符合地方需要?有參與審議的淡大運輸系教授張勝雄發起連署,質疑85公里長的工程,經費超過兩千億,是無意義的工程,應全面停止審議並重新檢討,不過也有都計專家看法不同。鐵道局則回應,高架化是既定政策目標。

台中鐵路高架化後,地下道一處處填平,而在台中海線沙鹿區,交通部正在審議中的高架化路線,當地民眾認為,全線高架好像沒必要,但有部分路段,確實是瓶頸,而且十分期待高架化後帶動的經濟效益,「高架是針對梧棲過來這邊,沙鹿過去那邊畢竟比較少,因為沙鹿這邊的購物中心大部分都在沙鹿嘛。」

台鐵在各地的高架化,到底需不需要?淡江大學運管系副教授張勝雄建言,重啟鐵路立體化政策影響評估,並暫停現有鐵路立體化的審議作業,尋找改善平交道周邊環境的合理替代方案,並開放可行性計畫的研究報告與審查會議紀錄。張勝雄表示,他不是全面性反對高架化,而是解決都市連結,高架化並非唯一手段,建議比照國際大都市做法,從制度缺失去解決問題。
 
但這樣的見解,都計學者認為,只是從運輸角度,沒有兼顧到都市的整區發展,逢甲大學都計系副教授劉曜華說,「過去這些平交道地下道跟這個高架橋,有點扭曲都市發展的建設,其實這些應該是在鐵路立體化之後,重新思考它們的存廢在討論高架化立體化的時候,不要用原來軌道的方式在思考。」

台鐵高架化的價值性,參與審議的淡大運管系副教授透過公開訴求,希望能引起專業討論,他以國家財政角度出發,呼籲各界集思廣益,不要再讓無效益工程繼續下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