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港牛墟攤販說:「這政府要怎安排我們不知道,但這個文化不能斷。」有北港民眾則表示:「(遷移)買的人麻煩;這裡已經很久、有百年歷史,我們也都習慣在這牛墟,是最有名的啊。」
牛墟是早期農業社會最重要的市集,過去全台有80餘處,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僅存北港、台南善化與鹽水三地,許多攤販一擺就是30年,雖然有部分攤販擔心無法回來原址,但也有攤販認為做好河川工程,未來才能有更好買賣環境。北港牛墟攤販認為:「堤防岸如果沒做起來,每次有大水後,都要大水清泥濘地,也會造成困擾。」第五河川局副局長 周建森回應:「將來是不是統一來管理,做這一些市集處理方式,看怎樣方式比較適合;但我們希望能維持這樣的風貌。」
第五河川局表示,牛墟已經是北港特有文化,但為配合施工還能兼顧三、四百位攤商生計,七月起先商借萬有紙廠對面私人空地,讓牛墟能持續開市,等一年後工程結束再遷回原址,強調會讓牛墟文化繼續維持。

第五河川局表示,牛墟已經是北港特有文化,但為配合施工還能兼顧三、四百位攤商生計,七月起先商借萬有紙廠對面私人空地,讓牛墟能持續開市,等一年後工程結束再遷回原址,強調會讓牛墟文化繼續維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