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34座納骨塔、176座公墓 僅9人管理

黃千容 賴世杰 / 台中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中市升格六都後,全市殯葬業務都納歸生命禮儀處負責。但34座納骨塔、176座公墓,正職編制只有9人,跟台北市相比,管理人力相差近40倍,有基層人員形容這份工作是在「做功德」。

外頭下著大雨,羅先生穿上雨衣,盡心的為樹葬的往生者,安頓好人生最後一程。整個0.9公頃的大雅區生命藝術館,1萬個樹葬穴位,還有環境維護整理都靠他,需要兩個人完成的工作都得獨力完成。大雅區生命藝術館工作人員羅先生說:「你鑽到底有時候鑽不下去,是不是要有兩個人?我鑽頭拉開,另外一個人幫忙再出動?那現在都是我一個人。」

以大雅區這處殯葬園區為例,只有4個工作人員,一名是正職,而管理合併前舊台中縣區範圍的分處,總共只有6個人,人力不足時,連內勤人員都必需巡墓園。

生命禮儀管理處分處主任陳條枝表示,「除了巡墓以外還要顧兩支(座)塔,還有樹葬的業務,所以最主要是六日都要值班,人員的調度其實是相當吃緊。」

加班幾乎是常態,遇到清明中元的大日子幾乎全員禁休。原本是各區公所轄下的殯葬業務,歸併台中市生命禮儀所後,正式編制只有9人,及77位行政助理。相較於台北市,管理納骨塔業務量多了5倍,公墓則是40倍。

台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秘書吳明哲說明,「以公墓所要經管的公墓數量的話,我們巡墓的同仁可能是台北市大概接近40倍左右的一個負荷量,那短缺(人)的部分大概短缺約40名(人力)。」

面對人力不足,員工加班成了家常便飯,台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估算,目前人力缺口在40人上下,隨著樹葬及各項業務分工精細化,未來希望能逐步補齊人力,讓台中市民人生的最後一哩路,能圓滿順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