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針對台北市的一萬名國小六年級生做體檢,結果發現五成四學生文法能力沒達到標準,但台北市教育局駁斥,認為這和教育局自行做的學力監控落差大 老師準備課本以外的教材,要小六生從凌亂的字母中,拼湊出詞彙。國小實施英語教學已經二十年了,成效究竟如何?台師大28號公布體檢結果,發現五成四的學生,文法句型未達小六生應有的程度,但有老師認為,「文法」本來就不是小學階段最著重的教學環節。 北市國小英文教師張瓊文提及,「我覺得因為小學的英文教學裡面,不會用套公式的方式來教文法,所以我們會把生活的情境帶進去 然後讓他們重複地去造句。」 台師大公布數據,北市教育局反擊體檢抽驗的比例失衡、對測驗結果「有疑慮」,因為和教育局自行的學力監控有很大落差,並強調北市近三年來,都只有5%的小五生未達「基礎級」、跟不上該年級應有的英文程度。 台北市教育局主秘陳素慧表示,「(對師大體檢)是有疑問的啦,其實就台北市的診斷結果,這三年其實未達基礎級的學生大概占5%左右。」 不過,小學老師也坦言,北市國小中高年級生,即便在學校一週有三節英文課,已經比其他縣市來的多,但對沒有補習的學生而言,還是不夠。 台師大表示,公開數據是為了警惕各縣市教育局,校內英語教學時數不足,將導致學生程度兩極化,北市教育局有疑慮,將和他們好好溝通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