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案效應 外界擔心影響教授出任獨董意願
韓瑩 王興中/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金管會為強化公司治理,不斷擴大要求上市櫃公司等公開發行公司,必須強制設獨董,不過根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最新統計,近四年來獨董主動辭任人數已經破300人,以聯繫兩岸三地獨董的香港獨立非執行董事協會指出,擔任獨董並不是如外界想像的薪水優渥,風險其實也很高。
香港獨立非執行董事協會副會長 駱秉寬表示:「只要企業有財務報表不實,所有的董事會的成員都要成為投保中心起訴的對象,而且負的是連帶的民事賠償責任。與其我擔任的那麼重,獲得的報酬又不是那麼多的話、權責不相符的話,他就會選擇離開。」
駱秉寬認為,台灣在獨董的選任上,有專業性與獨立性,但沒有完整的培訓及考試制度,希望未來能藉由經驗交流累積獨董的專業素養。由於台灣企業大多喜歡聘任國立大學教授擔任獨董,有其專業性及名聲考量,但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捲入台哥大獨董爭議,現在金管會與教育部正全面檢討相關規範,不少人擔心降低教授出任獨董意願。
台大會計系教授 劉啟群認為:「我想大部分的老師跟學校,都希望能夠做到符合法令的規定。那當然過去這段時間,如果大家有一些可以再調整的空間,怎麼樣去改善做得更好?我想是可以做得更好。我覺得是不至於說就影響到,所有的學者擔任獨立董事的意願。」
劉啟群同樣兼任台電獨董,不認為管中閔案會影響未來教授出任意願,不過獨董需求愈來愈高,金管會要求,2022前公司要設立審計委員會,要由3位獨董組成,合計對獨董需求就有約五、六千位,證交所也呼籲上市公司,遴選獨董前,能多花一些時間確認人選是否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