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自然教育中心教師林成禮表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舊名為羅東林場,為早期台灣伐木年代太平山木頭最後運送的終點,也是以前宜蘭地區木材交易的中心,過去相當熱鬧,停止伐木之後,此地便閒置,留下當時林業文化的遺跡,例如鐵軌、火車或是原址重建的老車站。
林成禮也介紹木材保存的方法,「有很多種貯存的類型,濕貯存放在水裡面,就是一種很常見的型態,而且其實放在水裡面,它是不容易發霉,而且可以防止一些病蟲害。」過去保存木頭的貯木池在閒置後,現在成為水鳥的天堂,「現在裡面有非常多的鳥,這個鴨子的名字叫花嘴鴨,牠本來是一個候鳥,但是因為這裡環境太好了,所以牠們已經住下來了。」
指著卸木平台,林成禮說,過去運送木材的蒸汽火車來到林場後,就會暫置在這裡,「像溜滑梯一樣,但這不是人的溜滑梯,就是吊車會把木頭放到這邊,讓他滑到貯木池裡面去,那所以大家來這邊要注意安全,不要爬上去玩。」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前身就是羅東林場,在五十年前太平山伐木興盛的時候相當熱鬧,雖然現在盛況已經走入歷史了,但仍充滿著回憶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