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新社香菇 農試所推「溫室水簾系統」種菇

林健生/台中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中新社是全台主要香菇產地,但近年來受到大環境冷熱不定,菌種弱化及木屑品質影響,減產近三成。農業試驗所推動「溫室水簾系統種菇」,有菇農試種,產量明顯提高,不過因為電費等支出成本偏高。

打開溫室的門,馬上感受到比室外溫度低了兩三度,這個引自新社白冷圳溪水的水牆,讓整個菇寮的溫度維持在25-27度左右。

新社區菇類產銷班第20班班長 呂健旭表示:「我們白冷圳的水本身就很涼,所以我們手,你現在手去摸,我們的水都不用經過降溫,它就是常年幾乎都保持在23度水溫。」

傳統菇寮用鐵皮搭蓋,還不到五月天溫度就直逼30度,農試所推動的"水簾系統種菇",在菇農呂健旭的溫室裡,明顯可以看出新舊種法的差異,舊法的太空包香菇大小不一致,也無法控制每一期生長數量。

新社區菇類產銷班第20班班長 呂健旭說:「它如果說持續熱,或者像現在的天氣持續的高溫多溼,香菇就會偏小朵、然後長不大。」

但是農試所推動「溫室水簾種菇」三、四年來,菇農多半持觀望態度,只有呂班長去年開始利用農場90坪大小的空間來試種,雖然相較傳統菇寮產量增加三成,但電費也多了兩成。新社區農會指出建置成本高再加上還有其它干擾因素,影響菇農意願。

新社區農會總幹事 羅文正表示:「希望能夠引進新的菌種,適應目前這個氣候暖化的天氣。希望能夠現在都一直在菌種產發中心做實驗,對照田間實驗的一個期間,就將來能夠量化生產。」

新社區香菇近五年來減產三成左右,極端的溫度,菌種弱化,木屑品質不佳,造成太空包一年一獲;新的栽種方法可以讓一年兩獲,菇農期待這套系統如果成本能再降低,可望提供菇農新的出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