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內紫斑蝶 北遷過境數量銳減
王威雄 / 雲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清明節後,紫斑蝶並沒大量過境,今年只有往年三分之一,數量減少許多。紫斑蝶協會人員表示,主要是春天雨量較少,影響紫斑蝶蜜源植物生長,讓紫斑蝶幼蟲沒法順利羽化。
拿著放大鏡,小朋友仔細觀察紫斑蝶幼蟲,每年3、4月期間,紫斑蝶遷徙北返都會經過雲林林內,位在林內坪頂的成功國小也是紫斑蝶產卵棲地,直到5、6月,校園就會出現大量紫斑蝶飛舞。
成功國小校長楊麗娜說,「學校因為有種植一些食草,牠已經在這邊有產卵,也已經孵化幼蟲出來,接下來我們會讓小朋友去體驗養育幼蟲,然後一直到牠成蝶的一個過程。」
但今年要看到大量紫斑蝶的機會可能減少,因為今年從清明節前後到現在,並沒有出現大量紫斑蝶過境盛況,單日紀錄最高蝶量只有1萬9千隻,目前總累積量還不到10萬隻,比前兩年都超過30萬隻的紀錄,還少了2/3的蝶量。
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副理事長陳瑞祥表示,「我們有在林內這附近,去觀察細梗絡石的生長情形。在3月初的時候
一剛開始發嫩芽的時候還不錯,可是3月中沒有雨水,一些嫩芽都已經變老芽,導致牠的幼蟲,食物提供不夠,可能沒辦法那麼順利地去羽化。」
紫斑蝶協會人員表示,今年春天雨量少,可能是紫斑蝶減少主因,雖然這兩、三天陸續還有紫斑蝶北返,但數量不多,沒達到每分鐘250隻,必須啟動國道封閉外車道讓蝶,月底前是否會出現大量紫斑蝶北返,還需要觀察。
拿著放大鏡,小朋友仔細觀察紫斑蝶幼蟲,每年3、4月期間,紫斑蝶遷徙北返都會經過雲林林內,位在林內坪頂的成功國小也是紫斑蝶產卵棲地,直到5、6月,校園就會出現大量紫斑蝶飛舞。
成功國小校長楊麗娜說,「學校因為有種植一些食草,牠已經在這邊有產卵,也已經孵化幼蟲出來,接下來我們會讓小朋友去體驗養育幼蟲,然後一直到牠成蝶的一個過程。」
但今年要看到大量紫斑蝶的機會可能減少,因為今年從清明節前後到現在,並沒有出現大量紫斑蝶過境盛況,單日紀錄最高蝶量只有1萬9千隻,目前總累積量還不到10萬隻,比前兩年都超過30萬隻的紀錄,還少了2/3的蝶量。
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副理事長陳瑞祥表示,「我們有在林內這附近,去觀察細梗絡石的生長情形。在3月初的時候
一剛開始發嫩芽的時候還不錯,可是3月中沒有雨水,一些嫩芽都已經變老芽,導致牠的幼蟲,食物提供不夠,可能沒辦法那麼順利地去羽化。」
紫斑蝶協會人員表示,今年春天雨量少,可能是紫斑蝶減少主因,雖然這兩、三天陸續還有紫斑蝶北返,但數量不多,沒達到每分鐘250隻,必須啟動國道封閉外車道讓蝶,月底前是否會出現大量紫斑蝶北返,還需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