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缺工問題 擬「農漁業共聘漁工」?


有海洋保育團體15號和蔡英文總統會面時,提出「農漁業共聘漁工」構想,希望讓外籍漁工在休漁期間,媒介到農村工作,一來減輕船主負擔、同時也有利解決農業缺工問題。對此,農委會表示贊同,但勞動部回應,共聘制度將涉及修法需再思考。勞團也擔憂會變相損害外籍漁工權益。

下午來到前鎮漁港,這艘停泊的漁船上,還有一群外籍漁工在作業,有人拉漁網,有人補破網,他們遠渡重洋來台打拼,但每逢「休漁」期收入縮減,部分船主叫苦連天。 有海洋保育團體、15號與總統蔡英文會面時,提出「農漁業共聘漁工」的構想,希望在休漁期間,將外籍漁工媒介到缺工的農村工作。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理事長林愛龍說:「雇主漁工負擔非常的重,我們任何保育措施都對他們來說都真的壓力很大,有時候他們甚至會拍桌子叫我們把漁工帶回家養。」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認為,「因為我們現在在推沿近海的休漁政策,如果休漁的時候,漁工有一部分可以來解決農業缺工,其實是可以創造多贏的局面。」

對此,有漁會表示、農漁業共聘存在許多技術層面的問題,包括每個魚種的「休漁」期不盡相同,短短一個月、要如何媒合漁工、南來北往前往缺工地點,是一大問題,接下來如何管理也是重點。

基隆漁會總幹事陳文欽表示,「你像東部要轉到南部去嗎?路途上來回可能就要兩天了,他那邊如果再一兩天適應的話,那剩下他工作天數也不大,每個休漁時間都不一樣,銜接上可能會無縫接軌那麼準嗎?」

勞團也擔憂,農漁共聘制度若不夠完善,可能變相增加漁工工時,引發更多爭議。

中壢希望職工中心專員許惟棟覺得,「現在我們政府的想法都很簡單,就是這個地方沒有人補,那我也不打算改變他的勞動條件、我也不打算讓他有合宜的薪資,反正我就引進廉價的外勞來補這個洞。」

勞動部回應,目前就業服務法規定,在台移工為單一雇主制度,不能兼職,若要開放,將涉及修法。並且漁工在休漁期間,還是要配合雇主修護漁船、漁網等岸上工作,媒介到農村工作是否可行?在管理與勞權層面還須通盤考量。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