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巿首創學校納入動保課程

王介村 陳顯坤 孟昭權 / 高雄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高雄市兩年前創全國先例,將學校必須做動保教育納入動物保護自治條例,需求動保課程的學校也因此大增,到今年一年就要辦250場,供不應求,為此今年要擴大培訓師資到500人,也首創把動物保護教育教案列入教師教案教材。

「慢慢蹲下來,對,很乖,很好。」原來遇到陌生的狗不能先摸頭,要蹲下來,摸脖子,才是對狗友善的作法,高雄市今年250所學校,都會進行這樣的動保教育,保護動物,要先從認識動物開始。動物訓練師徐淑莉說:「狗了解了人類的肢體語言之後,人類就不會被傷害,那其實就是一種我們愛護動物的方式,就可以讓這隻狗不會被捕殺、不會被追趕。」

包括陪同上課的也是流浪狗後代,課程以台灣流浪動物問題做生命教育,是高雄市政府兩年前全國首創,在動物保護自治條例中規定學校必須做的動保教育,不過校外師資有限,今年250場已顯師資不足,動保處和教育局合作,要擴大培訓師資,也要在今年推出動保教材。高雄市動保處長徐榮彬表示,預計培養500位以上種子教師,並希望將生命教育納入課程教材。

動保機關與教育機關攜手合作是一大突破,動保教材要讓學校老師就能自己教,動保處希望,有充分教育課程後,再加強訓練流浪狗當校園犬,今年目標要增加2成。

相關新聞